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期构造事件及其古地温特征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思路 | 第10-11页 |
·开展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 第14-24页 |
·研究区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 | 第14-17页 |
·岩石地层单元组合特征 | 第17-20页 |
·构造层序格架 | 第20-23页 |
·燕山期构造层序特征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生代"不整合"界面与燕山期构造事件 | 第24-36页 |
·燕山期构造活动的区域构造环境 | 第24-27页 |
·地层"不整合"的类型及含义 | 第27-31页 |
·燕山期"不整合"构造事件 | 第31-36页 |
第四章 构造热年代学分析与燕山期峰值年龄事件 | 第36-53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测年方法 | 第36-42页 |
·碎屑颗粒的锆石U-Pb定年 | 第42-46页 |
·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 | 第46-53页 |
第五章 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及其古地温场特征 | 第53-75页 |
·磷灰石FT模拟热史路径与燕山中期热事件 | 第53-59页 |
·包裹体测温提供的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信息 | 第59-62页 |
·Ro提供的燕山中期热事件信息 | 第62-66页 |
·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的古地温梯度恢复 | 第66-75页 |
主要结论与认识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