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偏振编码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引言 | 第10页 |
·激光编码译码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 第10-11页 |
·空间偏振编码的优点 | 第11页 |
·空间偏振编码信号检测技术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2 空间偏振编码系统 | 第14-23页 |
·二维同步性 | 第14页 |
·编码过程 | 第14-17页 |
·编码器的设计 | 第17-23页 |
·晶体的电光效应 | 第17-19页 |
·晶体的选择 | 第19页 |
·设计原理 | 第19-23页 |
3 接收光学系统 | 第23-29页 |
·常用的椭圆偏振光测定 | 第23-24页 |
·接收光学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25-26页 |
·四分之一波片的作用 | 第26-29页 |
4 空间偏振编码信号的光电转换 | 第29-34页 |
·光电探测器的分类 | 第29-31页 |
·光子探测器 | 第29-31页 |
·热探测器 | 第31页 |
·光伏探测器的分类 | 第31-33页 |
·光电池 | 第31页 |
·光电二极管 | 第31-32页 |
·光电三极管 | 第32-33页 |
·接收系统中光电探测器的选定 | 第33-34页 |
5 接收处理电路 | 第34-56页 |
·电路设计要求 | 第34页 |
·电路设计总体方案 | 第34-35页 |
·前置放大 | 第35-39页 |
·基本电路模型 | 第35页 |
·噪声分析 | 第35-37页 |
·实际电路设计 | 第37-39页 |
·放大器的选择 | 第37-38页 |
·电路分析 | 第38-39页 |
·A/D转换器 | 第39-42页 |
·A/D转换器的分类 | 第39-40页 |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40页 |
·A/D转换器的选择 | 第40-41页 |
·ADC0809芯片介绍 | 第41-42页 |
·单片机 | 第42-47页 |
·80C51系列单片机的分类 | 第42-44页 |
·AT89C51芯片引脚介绍 | 第44-47页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47-56页 |
·单片机工作电路 | 第47-48页 |
·A/D转换电路 | 第48-51页 |
·显示电路 | 第51-54页 |
·LED和LCD的比较 | 第51页 |
·LED的显示方式 | 第51-52页 |
·MC14495芯片介绍 | 第52-53页 |
·显示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数据存储电路 | 第54页 |
·飞行姿态控制装置 | 第54-56页 |
·步进电机介绍 | 第54页 |
·设计方案 | 第54-55页 |
·步进电机使用注意事项 | 第55-56页 |
6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6-64页 |
·系统软件的组成模块 | 第56-57页 |
·主程序 | 第57-58页 |
·A/D转换子程序 | 第58-59页 |
·数据采集子程序 | 第59-60页 |
·控制值计算子程序 | 第60-61页 |
·显示子程序 | 第61-62页 |
·步进电机驱动子程序 | 第62-63页 |
·延时子程序 | 第63-64页 |
7 实验系统及误差分析 | 第64-74页 |
·误差分析 | 第64-66页 |
·光束接收误差 | 第64-65页 |
·前置放大电路误差 | 第65页 |
·A/D转换电路误差 | 第65-66页 |
·单片机运算误差 | 第66页 |
·其他误差 | 第66页 |
·实验系统 | 第66-74页 |
·线偏振光对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67-70页 |
·不同椭圆度偏振光对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70-72页 |
·自旋无关性的验证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