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纳米科技概述 | 第12-13页 |
·纳米粉体材料的性质 | 第13-14页 |
·表面效应 | 第13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3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13页 |
·量子隧道效应 | 第13-14页 |
·介电限域效应 | 第14页 |
·纳米氧化镁的性质与用途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氧化镁的性质和用途 | 第14页 |
·纳米氧化镁的性质和应用范围 | 第14-17页 |
·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 第15页 |
·纳米相陶瓷的制备 | 第15页 |
·效应颜料 | 第15页 |
·传感材料 | 第15-16页 |
·隐身技术—雷达波吸收材料 | 第16页 |
·作催化剂 | 第16页 |
·作抗菌剂 | 第16-17页 |
·纳米氧化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制备技术及进展 | 第18-23页 |
·固相法 | 第18-19页 |
·机械粉碎法 | 第18-19页 |
·固相反应法 | 第19页 |
·气相法 | 第19-20页 |
·化学气相氧化法 | 第19页 |
·激光汽化/浓缩法 | 第19页 |
·气相热解法 | 第19-20页 |
·液相法 | 第20-23页 |
·直接沉淀法 | 第20-21页 |
·均匀沉淀法 | 第21页 |
·胶溶法 | 第21-22页 |
·微乳法 | 第22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2-23页 |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及进展 | 第23-27页 |
·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机理 | 第24-25页 |
·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改性 | 第24页 |
·纳米粒子表面偶联改性 | 第24-25页 |
·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25-26页 |
·无机化合物对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25页 |
·纳米粒子对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25页 |
·有机物对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25-26页 |
·聚合物对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26页 |
·纳米粒子改性的实施手段 | 第26-27页 |
·机械力分散法 | 第26-27页 |
·超声波分散法 | 第27页 |
·高能球磨法 | 第27页 |
·无机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性能评价 | 第27-32页 |
·无机抗菌材料的分类与抗菌机理 | 第27-29页 |
·金属离子型抗菌材料 | 第27-28页 |
·金属氧化物抗菌材料 | 第28-29页 |
·复合抗菌材料 | 第29页 |
·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评价与效果测试 | 第29-32页 |
·抗菌性能评价 | 第29-30页 |
·抗菌效果测试 | 第30-32页 |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性能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性能 | 第32页 |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涂料中的应用的关键技术 | 第32-33页 |
·纳米金属氧化物在涂料中的应用的前景 | 第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实验构想 | 第33-3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构想 | 第33-35页 |
第2章 纳米MgO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35-47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机理 | 第36页 |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实验表征 | 第37-42页 |
·前驱物的表征 | 第37-40页 |
·前驱物MgC_2O_4·2H_2O的产率实验 | 第37-39页 |
·前驱物的元素分析 | 第39页 |
·前驱物的热重与差热分析 | 第39-40页 |
·前驱物及纳米MgO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纳米MgO粉体的表征 | 第40-4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0-41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草酸镁的热分解反应机理探讨 | 第42页 |
·焙烧温度对纳米MgO粒径的影响 | 第42-44页 |
·焙烧时间对纳米MgO粒径的影响 | 第44页 |
·高分子用量对纳米MgO粒径的影响 | 第44-45页 |
·前驱物干燥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45-46页 |
·高分子保护的作用机理探讨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纳米MgO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 第47-56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7-48页 |
·实验机理 | 第48-49页 |
·实验过程 | 第49页 |
·实验表征 | 第49-51页 |
·活化指数的测定 | 第49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49-50页 |
·透射电镜(TEM)检测 | 第50-51页 |
·改性剂的选择 | 第51页 |
·改性影响因素对产品性能影响 | 第51-54页 |
·改性剂用量对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改性pH对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53页 |
·改性温度对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月桂酸钠改性正交实验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纳米MgO粉体在内墙涂料上的抗菌应用研究 | 第56-62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56-58页 |
·实验过程 | 第58-59页 |
·内墙涂料的配方 | 第58页 |
·内墙涂料的制备 | 第58页 |
·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 第58-59页 |
·改性内墙涂料的抗菌性能测试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1页 |
·改性纳米MgO用量对改性内墙涂料的抗菌性能影响 | 第59-60页 |
·光照条件对改性纳米MgO改性内墙涂料的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60页 |
·纳米MgO的抗菌机理探讨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本工作的创新之处 | 第63页 |
·进一步的研究课题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