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4.1 城市交通管理 | 第14页 |
1.4.2 公众参与 | 第14-16页 |
1.4.3 大数据 | 第16-17页 |
1.5 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1.5.1 研究范围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思路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众参与和大数据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2.1 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众参与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2.1.1 参与对象 | 第22-23页 |
2.1.2 参与过程 | 第23-24页 |
2.1.3 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分析 | 第24-27页 |
2.2 大数据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众参与的优势 | 第27-29页 |
2.2.1 大数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公众参与的优势 | 第27-28页 |
2.2.2 大数据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公众参与的优势 | 第28页 |
2.2.3 大数据在部门绩效考核与监管中公众参与的优势 | 第28-29页 |
2.3 公众参与未能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原因探讨 | 第29-30页 |
2.3.1 管理流程的不适应 | 第29-30页 |
2.3.2 大数据职能机构缺失 | 第30页 |
2.3.3 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健全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众参与流程再造 | 第32-44页 |
3.1 管理理念再造 | 第32-33页 |
3.2 基础设施管理管理流程再造 | 第33-36页 |
3.2.1 再造依据 | 第33-35页 |
3.2.2 典型案例 | 第35页 |
3.2.3 基础设施管理中公众参与流程创新 | 第35-36页 |
3.3 道路交通管理流程再造 | 第36-39页 |
3.3.1 再造依据 | 第36-37页 |
3.3.2 典型案例 | 第37-38页 |
3.3.3 道路交通管理中公众参与流程创新 | 第38-39页 |
3.4 部门绩效考核与监管流程再造 | 第39-42页 |
3.4.1 再造依据 | 第39-40页 |
3.4.2 典型案例 | 第40-41页 |
3.4.3 部门绩效考核与监管中公众参与流程创新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大数据解决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所需职能机构建设 | 第44-50页 |
4.1 组织机构建设 | 第44-45页 |
4.1.1 部门分工 | 第44页 |
4.1.2 职能范围 | 第44-45页 |
4.1.3 业务整合 | 第45页 |
4.2 保障体系建设 | 第45-47页 |
4.2.1 多渠道资金支持 | 第45-46页 |
4.2.2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 第46页 |
4.2.3 配套优惠政策支持 | 第46-47页 |
4.3 人才队伍建设 | 第47-48页 |
4.3.1 选拔培养业务骨干 | 第47页 |
4.3.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 第47页 |
4.3.3 多样人才挽留模式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大数据解决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所需制度与法律建设 | 第50-56页 |
5.1 制度保障 | 第50-52页 |
5.1.1 建立大数据管理制度 | 第50-51页 |
5.1.2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 第51-52页 |
5.1.3 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 | 第52页 |
5.2 法律支撑 | 第52-54页 |
5.2.1 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52-53页 |
5.2.2 约束对公民隐私信息使用行为 | 第53-54页 |
5.2.3 完善大数据相关行业监管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