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 斑马鱼是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中的模式动物 | 第10-14页 |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 | 第10-12页 |
·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 | 第12页 |
·斑马鱼早期的细胞运动以及命运图谱 | 第12-14页 |
2 Spr2的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Spr2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Spr2研究前景 | 第18-20页 |
3 酵母双杂交系统综述 | 第20-27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发展简史和应用现状 | 第21-22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原理 | 第22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基本程序和关键因素 | 第22-23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优势 | 第23-25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局限性 | 第25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前景展望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4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 试剂及耗材 | 第28-29页 |
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4 分析工具软件和网址 | 第29-30页 |
5 实验方法 | 第30-40页 |
第三章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斑马鱼胚胎cDNA文库中与Spr2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 | 第40-53页 |
1 Spr2-BD bait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3页 |
2 检测Spr2 BD-bait的转录活性和细胞毒性 | 第43-44页 |
3 斑马鱼早期胚胎cDNA文库的构建 | 第44-45页 |
4 利用诱饵蛋白对cDNA文库进行筛选 | 第45-48页 |
5 通过β-Galactosidase分析法寻找阳性克隆 | 第48-50页 |
6 提取阳性酵母质粒电转入大肠杆菌细胞 | 第50页 |
7 对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 | 第50-51页 |
8 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鉴定 | 第51-52页 |
9 对选取的后续研究蛋白基因进行回转鉴定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53-60页 |
1 关于长片段高保真PCR反应 | 第53-54页 |
·引物设计 | 第53页 |
·延伸时间 | 第53页 |
·各物质的量的控制 | 第53-54页 |
·关于酶的选用问题 | 第54页 |
·问题解决对策 | 第54页 |
2 关于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54-58页 |
·关于克服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出现假阳性的问题 | 第54-55页 |
·关于表达载体的特征 | 第55-56页 |
·本杂交系统的局限性 | 第56-58页 |
·总结 | 第58页 |
3 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58-60页 |
·酵母菌的破壁及酵母质粒的提取 | 第58-59页 |
·将酵母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的方法 | 第59页 |
·用PCR进行鉴定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筛库结果分析 | 第60-70页 |
1 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 第60-64页 |
·Wnt信号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60-62页 |
·TGFβ超家族的信号通路 | 第62-64页 |
2 斑马鱼EF-2蛋白研究进展 | 第64-66页 |
3 斑马鱼Pax6蛋白研究进展 | 第66-67页 |
4 斑马鱼SAP130蛋白研究进展 | 第67-68页 |
5 结语和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