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地基的承载机理分析及确定承载力的若干问题 | 第17-25页 |
·地基的承载机理分析 | 第17-20页 |
·地基与基础的分类 | 第17-18页 |
·地基土的承载性状分析 | 第18-19页 |
·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度 | 第19-20页 |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若干问题 | 第20-25页 |
·三种破坏模式的问题 | 第21-22页 |
·基础尺寸及埋深的影响 | 第22-23页 |
·地基土的强度参数c、φ取值对地基土承载力公式的影响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与沉降计算方法及模型的选择 | 第25-36页 |
·桩的类型 | 第25-26页 |
·按承载性状分类 | 第25页 |
·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 第25页 |
·按桩身材料分类 | 第25-26页 |
·按成桩方法分类 | 第26页 |
·按桩径大小分类 | 第26页 |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确定 | 第26-27页 |
·静荷载试桩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 第26页 |
·按经验方法确定单桩承载力 | 第26-27页 |
·静力触探确定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 | 第27页 |
·单桩沉降计算理论 | 第27-30页 |
·弹性理论法 | 第27-28页 |
·剪切位移法 | 第28页 |
·荷载传递法 | 第28-30页 |
·基桩荷载模型的选择及特点 | 第30-36页 |
·基桩荷载模型的选择 | 第30-31页 |
·基桩荷载模型的特点 | 第31-33页 |
·桩顶极限荷载及相应沉降量的计算 | 第33-34页 |
·非极限状态下桩顶荷载值的计算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竖向受压荷载的性状分析 | 第36-50页 |
·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 | 第36-38页 |
·单桩在竖向受压荷载下的性状分析 | 第38-46页 |
·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因素 | 第38-39页 |
·单桩桩侧阻力分析 | 第39-43页 |
·单桩桩端阻力分析 | 第43-46页 |
·单桩荷载—沉降特性分析 | 第46-50页 |
·基桩荷载—沉降特性曲线分析 | 第46-47页 |
·岩土性状对p-s曲线的影响特征 | 第47页 |
·影响基桩p-s曲线形状特性变化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地基及桩基工程应用实例 | 第50-66页 |
·地基工程实例验证 | 第50-56页 |
·工程概况 | 第50页 |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50-53页 |
·地基竖向承载力的理论计算 | 第53-54页 |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 第54-55页 |
·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桩基工程实例验证 | 第56-66页 |
·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 | 第56-59页 |
·静载荷试验成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桩身受力状态分析 | 第60-61页 |
·桩阻力与沉降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61-62页 |
·桩侧摩阻力随桩顶荷载的变化关系分析 | 第62-63页 |
·桩身各主要土层侧模阻力与沉降的关系分析 | 第63页 |
·单桩荷载模型验证 | 第63-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