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配水工程论文--水锤论文

高扬程、多起伏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水锤防护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水锤现象综述第12页
     ·水锤的成因及分类第12页
     ·水锤的危害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第12-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发展动态第15-16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输水管线中气水两相流的研究第18-27页
   ·气液两相流在管内的流型第18-21页
     ·气(汽)液两相流在不加热竖直管内的流型第18-19页
     ·气(汽)液两相流在不加热水平管内的流型第19-20页
     ·气(汽)液两相流在加热管内的流型第20-21页
   ·输水管线气水两相流的六种流态第21-22页
     ·层状流(充水前期)第21页
     ·波状流(充水中期)第21-22页
     ·段塞流(充水后期)第22页
     ·气团流(充水后期)第22页
     ·泡沫流(瞬间出现并迅速转化)第22页
     ·环状流(瞬间出现并迅速转化成波状流或段塞流)第22页
   ·六种流态间的相互转化第22-23页
     ·层状流→段塞流第23页
     ·环状流→段塞流第23页
     ·波状流→段塞流第23页
     ·气团流→段塞流第23页
     ·泡沫流→段塞流第23页
   ·气液两相流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第23-26页
     ·均质模型第24页
     ·分离流模型第24-25页
     ·漂移通量模型第25-26页
   ·管道中截流空气对压力的影响第26-27页
第三章 管道排气技术的研究第27-39页
   ·管道中气体的来源及存气部位第27-28页
     ·管道中的气体来源第27页
     ·气囊形成的部位第27-28页
   ·目前国内外常用排气阀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第28-31页
     ·浮球式排气阀的工作原理第28-30页
     ·气缸式排气阀的工作原理第30-31页
   ·浮球式排气阀的技术缺陷第31-32页
     ·无法连续高速排气第31页
     ·易起球第31页
     ·小排气口易失效第31-32页
     ·大排气口易跑水第32页
   ·浮球式排气阀的工程危害第32-33页
     ·排气不畅造成通水困难第32页
     ·排气不畅造成水阻增大第32页
     ·排气不畅造成通水及运行期间爆管第32页
     ·排气不畅加速管道老化第32-33页
     ·排气不畅造成经济损失第33页
   ·气缸式排气阀的技术特点第33页
     ·保证管道排气通畅第33页
     ·不起球、不跑水第33页
     ·快开缓闭、合理排气第33页
   ·气缸式排气阀的工作性能曲线第33-36页
     ·低压大量注、排气性能曲线第33-34页
     ·高压限制和缓冲排气性能曲线第34-35页
     ·微量排气性能曲线第35-36页
   ·目前常用排气阀的性能比较第36-37页
     ·国产浮球式排气阀第36页
     ·进口浮球式排气阀第36页
     ·国产气缸式排气阀第36-37页
   ·工程中排气阀的安装选择问题第37-39页
第四章 高扬程、多起伏管道的水锤防护第39-45页
   ·泵站防护第39页
   ·管线防护第39-43页
     ·断流弥合水锤的分类第40-41页
     ·断流弥合水锤的升压分析第41页
     ·断流弥合水锤防护措施第41-43页
   ·高扬程、多起伏管路系统的防护步骤第43-45页
第五章 水锤计算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第45-54页
   ·水锤波的波速第45-46页
   ·水锤计算的基本方程第46-48页
     ·基本方程第46页
     ·特征线微分方程式第46-47页
     ·特征线有限差分方程式第47-48页
   ·离心泵的边界条件第48-49页
     ·正常运行第48页
     ·启动工况第48页
     ·停泵工况第48-49页
   ·排气阀边界条件第49-52页
     ·排气阀的通用边界公式第49-52页
     ·真空破坏阀第52页
     ·浮球式排气阀第52页
     ·排气立管第52页
     ·具有恒速缓冲功能的排气阀第52页
   ·调压塔的边界条件第52-53页
   ·超压泄压阀的边界调件第53页
   ·末端水池的边界条件第53页
   ·管路内部阀门的边界条件第53-54页
第六章 高扬程管线水锤计算实例第54-64页
   ·工程概况第54-55页
     ·工程概况第54页
     ·初始参数计算第54-55页
   ·系统防护方案选择第55-63页
     ·阀门优化以及蒸汽腔计算第55-56页
     ·空气腔的计算第56-60页
     ·其它防护措施的选择第60-63页
   ·工程总结第63-64页
第七章 多起伏管线水锤计算实例第64-70页
   ·工程概况第64-65页
     ·工程概况第64页
     ·初始参数计算第64-65页
   ·系统防护方案选择第65-69页
     ·阀门优化以及蒸汽腔计算第65-66页
     ·空气腔的计算第66-69页
   ·工程总结第69-7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70-72页
   ·主要结论第70页
   ·建议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文章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水印算法的改进研究
下一篇:基于射影不变量的车牌字符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