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土尾矿坝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尾矿与尾矿库概述 | 第13-18页 |
·尾矿与尾矿库的分类与特点 | 第13-16页 |
·尾矿类别与特点 | 第13页 |
·尾矿堆积形式及特点 | 第13-14页 |
·尾矿库分类及特点 | 第14-16页 |
·尾矿库主要病害及特点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细粒土尾矿坝的工程地质特征 | 第18-31页 |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工程概况 | 第18页 |
·地质背景 | 第18-19页 |
·细粒土尾矿坝坝体材料的物理力学特征 | 第19-27页 |
·物理力学性质 | 第19-26页 |
·工程性能的评价 | 第26-27页 |
·尾矿坝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29页 |
·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27页 |
·尾矿坝干滩面、坝体浸润线 | 第27-28页 |
·坝体材料的渗透性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细粒土尾矿坝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1-56页 |
·概述 | 第31-32页 |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 第32-37页 |
·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求解过程 | 第36-37页 |
·FLAC程序介绍 | 第37-39页 |
·概述及特点 | 第37-38页 |
·算法流程 | 第38-39页 |
·正负号约定 | 第39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计算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材料模型的本构理论 | 第40-44页 |
·稳定性计算的规范要求和计算工况 | 第44-45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5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5-56页 |
·目前坝高(60m)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第46-50页 |
·坝体加高至85m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第50-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细粒土尾矿坝稳定性计算 | 第56-63页 |
·稳定性计算方法简介 | 第56-58页 |
·计算程序介绍 | 第58-60页 |
·细粒土尾矿坝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 第60-62页 |
·计算剖面及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细粒土尾矿坝稳定性的治理措施及建议 | 第63-68页 |
·影响细粒土尾矿坝稳定性的因素 | 第63-64页 |
·尾矿坝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的特殊性 | 第64-65页 |
·尾矿坝存在的问题 | 第64页 |
·尾矿坝治理的特殊性 | 第64-65页 |
·提高细粒土尾矿坝稳定性的治理措施及建议 | 第65-68页 |
·改善坝体的排渗条件 | 第65-66页 |
·改善坝体材料的工程性能 | 第66页 |
·完善管理监测系统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