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黄降浊汤治疗高血压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的临床观察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6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9-12页 |
(一) 资料来源 | 第9页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1页 |
(三) 治疗方案 | 第11页 |
(四) 观测指标 | 第11-12页 |
(五) 疗效判断标准 | 第12页 |
(六) 统计学处理 | 第12页 |
二、结果 | 第12-16页 |
(一) 两组斜率B 值的比较 | 第12-13页 |
(二) 两组不同肾功能分期B 值比较 | 第13页 |
(三) 两组不同血压B 值比较 | 第13-14页 |
(四) 两组不同尿蛋白B 值比较 | 第14页 |
(五) 两组不同血红蛋白B 值比较 | 第14页 |
(六) 两组不同PTH 值的B 值比较 | 第14-15页 |
(七) 两组观察时间比较 | 第15页 |
(八) 不良反应分析 | 第15-16页 |
讨论 | 第16-25页 |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6-17页 |
(一) 血流动力学 | 第16页 |
(二) 非血流动力学因素 | 第16-17页 |
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机探讨 | 第17-18页 |
三、治则治法探讨 | 第18-21页 |
(一) 脾肾两虚、浊瘀阻滞证的治疗原则 | 第18-19页 |
(二) 连黄降浊汤的药物组成及方义 | 第19-21页 |
四、连黄降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探讨 | 第21-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综述 | 第28-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详细摘要 | 第35-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