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建筑造价咨询合同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建筑造价咨询合同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造价咨询主体的性质之流变 | 第13-15页 |
一、改革之前的主体 | 第13页 |
二、改革之后的主体 | 第13-14页 |
三、主体变化的根本原因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咨询企业的法律属性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造价咨询合同的法律特征 | 第17-24页 |
第一节 造价过程及造价成果特点分析 | 第17-20页 |
一、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 第17-19页 |
二、造价咨询合同标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造价咨询合同的法律属性 | 第20-21页 |
第三节 造价咨询合同当事人的义务 | 第21-24页 |
一、造价咨询合同当事人义务分析 | 第21-22页 |
二、咨询企业作为其他主体的义务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造价咨询合同的违约形态 | 第24-36页 |
第一节 违约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一、造价咨询企业对自身法律地位的认识错误 | 第24-25页 |
二、造价企业自身职业修养的缺失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造价咨询合同中的违约形态 | 第26-36页 |
一、造价咨询合同违约形态概述 | 第26-27页 |
二、咨询企业超越资质范围接受业务 | 第27-28页 |
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 第28页 |
四、履行期限届满前毁约 | 第28-29页 |
五、拒不履行与不能履行 | 第29-30页 |
六、未经允许转包承接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 第30页 |
七、违反通常的注意义务造成计算失误 | 第30-34页 |
八、造价工程师在履行咨询合同过程中因违约导致的犯罪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责任承担的法律分析 | 第36-54页 |
第一节 一般违约责任的承担分析 | 第36-40页 |
一、超越范围承揽业务的咨询合同与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的行为的责任分析与承担 | 第36-37页 |
二、履行期限届满前毁约责任分析与承担 | 第37-38页 |
三、拒不履行与不能履行的责任分析与承担 | 第38-39页 |
四、私自转包咨询业务的责任分析与承担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造价咨询合同加害给付的民事违约责任 | 第40-51页 |
一、咨询加害给付的法律属性分析 | 第40-41页 |
二、咨询加害给付的归责原则 | 第41-44页 |
三、咨询加害给付责任构成 | 第44-51页 |
第三节 违约导致的刑事责任分析 | 第51-54页 |
一、造价咨询犯罪主观要件难以认定 | 第51-52页 |
二、自由心证在造价咨询犯罪中的运用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