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水环境现状 | 第11-12页 |
·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 | 第12-17页 |
·生物脱氮原理 | 第13-14页 |
·生物脱氮工艺 | 第14-17页 |
·生物脱氮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第17-18页 |
·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第18-19页 |
·反硝化动力学 | 第19-21页 |
·双Monod模式 | 第19-20页 |
·单一底物Monod模型 | 第20页 |
·零级反应模型 | 第20-21页 |
·碳源分类及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碳源分类 | 第21-22页 |
·碳源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27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及试验概况 | 第27-33页 |
·试验研究内容 | 第27页 |
·试验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间歇式试验装置 | 第28页 |
·连续式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污泥水解装置 | 第29页 |
·试验用水及污泥 | 第29-30页 |
·分析测试项目和方法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秸秆碳源反硝化研究 | 第33-43页 |
·反应条件 | 第34页 |
·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的影响 | 第34-40页 |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出水COD的影响 | 第36-37页 |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平均脱氮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推流反应器模型参数确定 | 第38-40页 |
·全混式反应器对反硝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反应条件 | 第40-41页 |
·脱氮效果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剩余污泥转化VFAS碳源及脱氮研究 | 第43-59页 |
·剩余污泥水解生成VFAs研究 | 第43-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水解时间对SCOD_T的影响 | 第43-45页 |
·水解时间对产酸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COD/N对生物转化VFAs碳源反硝化的影响 | 第47-58页 |
·反应条件 | 第47页 |
·低COD/N反硝化研究 | 第47-54页 |
·高COD/N反硝化研究 | 第54-56页 |
·VFAs与COD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几种碳源的反硝化动力学研究 | 第59-71页 |
·乙酸钠碳源 | 第60-62页 |
·稳定垃圾渗滤液碳源 | 第62-64页 |
·新鲜垃圾渗滤液碳源 | 第64-65页 |
·淀粉碳源 | 第65-67页 |
·剩余污泥发酵液碳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建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