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无人驾驶飞机论文

基于频域辨识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致谢第9-10页
符号与缩写第10-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9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9-21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1-24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36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技术第24-30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技术第30-36页
   ·论文的工作介绍第36-39页
     ·研究目的第3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6-39页
第二章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第39-53页
   ·引言第39页
   ·系统构成第39-41页
   ·行控制计算机系统第41-44页
     ·机载控制箱第41页
     ·机载传感器第41-42页
     ·机载电源第42页
     ·无线通讯方式第42-43页
     ·地面控制站第43-44页
     ·图象处理模块第44页
   ·传感器信息融合第44-46页
   ·飞行模拟试验平台第46-52页
     ·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模拟技术第46-47页
     ·国内外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模拟试验平台第47-48页
     ·飞行模拟试验平台的基本结构第48-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下简化模型的建立第53-79页
   ·引言第53-54页
   ·坐标系的介绍第54-55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学分析第55-65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操纵原理第55-56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力和力矩第56-63页
     ·主旋翼和稳定杆的动态特性第63-65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的配平计算第65-69页
     ·悬停状态的平衡方程第66页
     ·悬停状态的配平计算第66-68页
     ·配平结果验证和分析第68-69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全状态非线性方程第69-72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下的线性模型第72-76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小扰动线性微分运动方程第72-74页
     ·垂向和航向动态第74-75页
     ·悬停状态下小扰动线性微分运动方程第75-76页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下的线性模型第76页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四章 基于频域系统辨识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建模第79-97页
   ·引言第79-80页
   ·模型参数的辨识第80-85页
     ·频域辨识的基本概念第80-82页
     ·基于偏相干分析法的频域辨识第82-85页
   ·横纵向通道的角动态参数化模型第85-87页
   ·飞行实验和辨识结果分析第87-92页
     ·实验方案第87-88页
     ·扫频实验技术第88-89页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第89-9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0-92页
   ·模型验证第92-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和飞行实验验证第97-119页
   ·引言第97页
   ·基于多回路串级控制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第97-102页
     ·飞行控制系统结构第97-99页
     ·转速控制第99-100页
     ·姿态控制第100-101页
     ·水平速度控制第101页
     ·高度控制第101-102页
     ·航迹规划第102页
   ·飞行实验验证第102-106页
     ·实验方案第102-10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3-106页
   ·基于单神经元的复合PID控制器的速度控制系统设计第106-115页
     ·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第106-108页
     ·基于单神经元的复合PID控制器的设计第108-110页
     ·飞行实验验证第110-115页
   ·小速度前飞第115-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 基于输出反馈自适应的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第119-131页
   ·引言第119-120页
   ·基于输出反馈自适应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第120-127页
     ·问题描述第120-121页
     ·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121-122页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第122-124页
     ·误差有界性分析第124-127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127-130页
     ·仿真算法设计第127-129页
     ·跟踪控制性能和算法鲁棒性验证第129-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31-135页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31-132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7页
附录第147-149页
作者简介和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财政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优化研究
下一篇: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一维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