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散文化的情节结构 | 第8-23页 |
第一节 淡化情节的小说书写 | 第12-16页 |
第二节 无中心人物的小说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 | 第19-23页 |
第二章 浓郁的抒情氛围 | 第23-35页 |
第一节 主观抒情性的成因 | 第24-28页 |
第二节 自然清冷的抒情氛围 | 第28-35页 |
第三章 萧红味的语言特质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儿童式话语 | 第36-40页 |
第二节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 第40-43页 |
第三节 多样的语言风格 | 第43-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