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2页 |
| ·天然气水合物性质概述 | 第9页 |
|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 第10-12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及研究材料 | 第12-18页 |
|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5页 |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12页 |
| ·结构特征 | 第12-14页 |
| ·表层沉积 | 第14-15页 |
| ·SO177 航次研究概况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材料及工作量 | 第15-18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8-28页 |
| ·粒度和粒度分析概述 | 第18-25页 |
| ·粒度标准 | 第18-19页 |
| ·Mastersize 2000 测量粒度原理 | 第19-20页 |
| ·Mastersize 2000 型激光粒度仪的测量过程 | 第20-21页 |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1-22页 |
| ·粒度分析结果的处理和解释 | 第22-23页 |
| ·粒度参数计算 | 第23-25页 |
| ·粒度数据的数值分析 | 第25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微结构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5-26页 |
| ·本次实验样品的预处理 | 第26-27页 |
| ·照相 | 第27页 |
| ·有孔虫测年方法 | 第27-28页 |
| 4 SO177 航次岩芯沉积物时代、岩性及粒度特征 | 第28-38页 |
| ·工作结果 | 第28-33页 |
| ·AMS ~(14)C 测年结果 | 第28页 |
| ·粒度分析结构和岩性对比 | 第28-33页 |
| ·SO177-083-GC10 岩性及粒度特征 | 第33-35页 |
| ·SO177 航次岩芯对比与沉积环境分析 | 第35-38页 |
| ·岩性段Ⅰ | 第35-36页 |
| ·岩性段Ⅱ | 第36-37页 |
| ·岩性段Ⅲ | 第37-38页 |
| 5 SO177 航次沉积物微细结构特征 | 第38-54页 |
| ·沉积物微结构扫描电镜的拍摄结果 | 第38-39页 |
| ·沉积物微结构特征总结 | 第39-54页 |
| ·微结构类型 | 第39-45页 |
| ·岩性、粒度与微结构的关系分析 | 第45-54页 |
| 6 讨论与总结 | 第54-57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与图版 | 第60-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