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49页 |
·超临界流体的概念及性质 | 第8-11页 |
·临界流体的概念 | 第8-9页 |
·超临界流体特性 | 第9-11页 |
·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 第11-15页 |
·二氧化碳的电子结构 | 第11-12页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第12页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第12-14页 |
·二氧化碳的优点、局限性及克服局限性的方法 | 第14-15页 |
·表面活性剂,胶束及微乳液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5-21页 |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 第15-16页 |
·胶束的概念 | 第16-18页 |
·微乳液概述 | 第18-21页 |
·超临界CO_2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设计依据 | 第21-23页 |
·超临界CO_2微乳液R理论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 第23-26页 |
·超临界CO_2反相胶束和反相微乳液 | 第23-24页 |
·表面活性剂在超临界CO_2中形成微乳液的R理论 | 第24-25页 |
·助表面活性剂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 第25-26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研究 | 第26-33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相态及其表征方法的研究 | 第30-33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应用 | 第33-44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第34-38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在萃取方面的应用 | 第38-40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在合成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40-43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在清洗处理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在电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创新之处 | 第45-4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9-64页 |
·实验仪器 | 第49-55页 |
·CO_2进气系统 | 第49-50页 |
·超临界流体的相行为研究装置 | 第50-52页 |
·高压紫外在线检测分光光度计 | 第52-54页 |
·其他附属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64页 |
·微型进样器容积的标定 | 第55-56页 |
·相态釜容积的标定 | 第56页 |
·高压在线检测池容积的标定 | 第56-57页 |
·AOT乙醇溶液的配制 | 第57页 |
·甲基橙乙醇溶液的配制 | 第57页 |
·超临界CO_2/乙醇混合流体组成及密度测定 | 第57-59页 |
·scCO_2/乙醇/水/AOT四元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 第59-62页 |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 第62-64页 |
第三章 scCO_2/乙醇/水/AOT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 第64-78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试剂及实验装置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8页 |
·温度对浊点密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温度对浊点压力的影响 | 第67-71页 |
·水含量对浊点压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助剂浓度对浊点压力的影响 | 第72-73页 |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浊点压力的影响及临界微乳液浓度 | 第73-76页 |
·不同乙醇浓度对临界微乳液浓度的影响 | 第76-78页 |
第四章 scCO_2/乙醇/水/AOT微乳液体系的紫外光谱研究 | 第78-84页 |
·引言 | 第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78-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4页 |
·不同组成超临界流体的甲基橙的紫外光谱比较 | 第79-80页 |
·不同乙醇浓度对甲基橙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80-81页 |
·紫外光谱法测定临界微乳液浓度 | 第81-8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7页 |
附录 | 第97-109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