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上篇 临床调查 | 第12-36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2-15页 |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卵巢早衰的诊断标准 | 第12页 |
|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2页 |
| ·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 第13页 |
| ·体质分型及评定标准 | 第13页 |
| ·证候分型及判定标准 | 第13-15页 |
|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页 |
| 2 调查方法 | 第15-17页 |
| ·设计调查表 | 第15-16页 |
| ·调查表内容 | 第15-16页 |
| ·完善调查表 | 第16页 |
| ·资料收集 | 第16页 |
| ·资料整理 | 第16页 |
| ·统计处理 | 第16-17页 |
|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7-25页 |
| ·一般情况分析 | 第17页 |
| ·研究对象的经带胎产情况 | 第17页 |
| ·患病情况 | 第17页 |
| ·既往史 | 第17页 |
| ·家族史 | 第17页 |
| ·卵巢早衰患者体质类型分布 | 第17-19页 |
| ·卵巢早衰患者常见的证候类型 | 第19-20页 |
| ·卵巢早衰患者常见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关系 | 第20页 |
| ·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三者与肝肾同系证型关系比较 | 第20-21页 |
| ·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三者肾阳虚证型比较 | 第21页 |
| ·气郁质卵巢早衰患者常见证候类型分布 | 第21-22页 |
| ·阴虚质卵巢早衰患者常见证候类型分布 | 第22-23页 |
| ·阳虚质卵巢早衰患者常见证候类型分布 | 第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4 讨论 | 第25-35页 |
| ·中医体质学意义探讨 | 第25-27页 |
| ·中医体质的概念 | 第25页 |
| ·体质决定是否发病 | 第25页 |
| ·体质决定证候类型及疾病的转归 | 第25-26页 |
| ·体质指导辨证用方 | 第26-27页 |
| ·体质指导预防保健 | 第27页 |
| ·女性体质特征探讨 | 第27-29页 |
| ·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特点 | 第27-28页 |
| ·女性体质与脏腑、气血、阴阳关系密切 | 第28-29页 |
| ·卵巢早衰的发生与体质的关系 | 第29-32页 |
| ·气郁体质是卵巢早衰的易感体质 | 第29-31页 |
| ·阴虚体质是卵巢早衰的发病基础 | 第31页 |
| ·卵巢早衰病程日久可出现阳虚体质 | 第31-32页 |
| ·卵巢早衰体质类型与临床证候类型密切相关 | 第32页 |
| ·中医药与卵巢早衰 | 第32-35页 |
| ·中医对卵巢早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3页 |
| ·中医药在防治卵巢早衰中的优势探讨 | 第33-35页 |
| 5 结论 | 第35-36页 |
| 下篇 调质治疗方案设计 | 第36-43页 |
| 1 调质治疗 | 第36-39页 |
| ·药物调质法 | 第36-37页 |
| ·饮食调质法 | 第37页 |
| ·心理疏导法 | 第37-38页 |
| ·生活起居调质法 | 第38页 |
| ·体育锻炼调质法 | 第38-39页 |
| 2 方案设计 | 第39-41页 |
|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41-43页 |
| ·存在问题 | 第41-42页 |
| ·展望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录1 卵巢早衰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 | 第4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2 | 第57-69页 |
| 临床调查表 | 第57-62页 |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 第62-67页 |
| 卵巢早衰的中医证候调查表 | 第67-69页 |
|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