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 ·网格计算与调度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网格计算与 OGSA 基础架构 | 第16-35页 |
| ·网格计算技术与体系结构 | 第16-22页 |
| ·虚拟组织(VO) | 第16页 |
| ·网格与网格计算 | 第16-17页 |
| ·网格体系结构 | 第17-19页 |
| ·网格应用系统 | 第19-21页 |
| ·网格技术与其他分布式计算技术的比较 | 第21-22页 |
| ·SOA 与 OGSA 架构 | 第22-29页 |
| ·面向对象的服务架构(SOA) | 第22-23页 |
| ·Web 服务 | 第23-25页 |
| ·OGSA 基础架构 | 第25-28页 |
| ·OGSA 中的服务发现和协议绑定 | 第28-29页 |
| ·GT 与网格中间件技术 | 第29-34页 |
| ·网格中间件技术概述 | 第29-30页 |
| ·GT 结构 | 第30-31页 |
| ·GT 的资源分配管理器(GRAM) | 第31-32页 |
| ·GT 的监视和发现服务(MDS4) | 第32-34页 |
| ·GT4,SOA,分布式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网格资源管理与调度理论 | 第35-46页 |
| ·网格资源管理的一般问题 | 第35-36页 |
| ·概述 | 第35页 |
| ·网格资源管理的特点 | 第35页 |
| ·网格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 ·调度理论与方法 | 第36-38页 |
| ·调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36页 |
| ·调度定义与广义调度问题 | 第36-37页 |
| ·调度的分类 | 第37-38页 |
| ·调度模型 | 第38页 |
| ·网格调度 | 第38-41页 |
| ·概述 | 第38-39页 |
| ·调度分类 | 第39-40页 |
| ·调度策略 | 第40页 |
| ·调度器的组织方式 | 第40-41页 |
| ·调度核心技术 | 第41-45页 |
| ·启发式调度技术 | 第41页 |
| ·元启发式调度算法 | 第41页 |
| ·基于案例的推理算法(CBR) | 第41-42页 |
| ·基于 Agent 或者多 Agent 的调度技术 | 第42页 |
| ·任务再调度(Rescheduling) | 第42-43页 |
| ·社区调度框架(CSF) | 第43-44页 |
| ·协同调度(Coscheduling)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GSM-C 调度模型的设计 | 第46-59页 |
| ·GSM-C 的设计原理 | 第46-47页 |
| ·GSM-C 基本思想 | 第46页 |
| ·GSM-C 特征 | 第46-47页 |
| ·GSM-C 分类模型设计 | 第47-50页 |
| ·分类模型概述 | 第47页 |
| ·分类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 第47-49页 |
| ·分类模型的配置策略 | 第49页 |
| ·分类模型与 GSM-C 调度框架 | 第49-50页 |
| ·GSM-C 总体框架 | 第50-53页 |
| ·调度模型基本结构 | 第50-51页 |
| ·GSM-C 框架的特征 | 第51-52页 |
| ·GSM-C 的应用场景 | 第52-53页 |
| ·GSM-C 调度工作流和算法 | 第53-58页 |
| ·概述 | 第53-54页 |
| ·RC 过程和RC 算法 | 第54-55页 |
| ·JCS 过程和JCS 算法 | 第55-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GSM-C 的实现和性能分析 | 第59-72页 |
| ·GSM-C 调度模型模拟系统概述 | 第59-60页 |
| ·网格模拟器 | 第59页 |
| ·GSM-C 系统目标 | 第59-60页 |
| ·GSM-C 调度模型设计框架 | 第60-61页 |
| ·设计环境与系统结构 | 第60-61页 |
| ·约束条件 | 第61页 |
| ·GSM-C 实施步骤 | 第61-63页 |
| ·主体模块设计 | 第61-62页 |
| ·样本数据设计 | 第62页 |
| ·结果处理模块设计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 第63-65页 |
| ·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 ·数据分析 | 第64-65页 |
| ·GSM-C 性能分析 | 第65-71页 |
| ·性能分析的目标 | 第65页 |
| ·性能模型 | 第65-67页 |
| ·分析过程 | 第67-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 ·总结 | 第72-73页 |
| ·后继工作与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