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内涵界定及其意义 | 第11-26页 |
一、高校学术权力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6页 |
(一) 高校学术权力的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二) 高校学术权力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 学术权力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 第15-16页 |
二、高校行政权力的概念和特征 | 第16-20页 |
(一) 高校行政权力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二) 高校行政权力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 高校行政权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保证 | 第19-20页 |
三、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基础 | 第20-21页 |
(一) 高校组织的本质属性 | 第20-21页 |
(二) 高校组织的管理要求 | 第21页 |
四、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辩证关系 | 第21-26页 |
(一)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联系 | 第21-24页 |
(二)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区别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分析 | 第26-37页 |
一、高校两种权力关系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一) 织织层次分析法 | 第26页 |
(二) 群体利益分析法 | 第26-27页 |
(三) 历史成因分析法 | 第27页 |
二、国外高校两种权力关系分析 | 第27-32页 |
(一) 国外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发展历史 | 第27-29页 |
(二) 国外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三种典型模式 | 第29-30页 |
(三) 国外高等学校权力关系的特点 | 第30-32页 |
三、我国高校两种权力关系分析 | 第32-37页 |
(一) 我国高校两种权力关系现状 | 第32-33页 |
(二) 我国高校两种权力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三) 我国高校两种权力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设想 | 第37-46页 |
一、构建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和谐关系模式的重要意义 | 第37-38页 |
(一)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 | 第37页 |
(二) 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的需要 | 第37-38页 |
(三) 推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 第38页 |
二、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构建的主要依据 | 第38-41页 |
(一) 高校现实特点的要求 | 第38-39页 |
(二) 我国高校管理传统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三) 发挥高校职能与遵循高校组织属性的需要 | 第40页 |
(四) 落实民主管理理念的需要 | 第40-41页 |
三、构建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设想 | 第41-46页 |
(一) 研究型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构建 | 第41-43页 |
(二) 教学研究型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构建 | 第43-44页 |
(三) 教学型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构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途径 | 第46-62页 |
一、构建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的共同途径 | 第46-53页 |
(一)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减少外部行政干预 | 第46-47页 |
(二) 建立权力仲裁机构,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 第47-49页 |
(三) 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权力行使的法律依据 | 第49-50页 |
(四) 发挥校长的协调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 第50-53页 |
二、构建学术权力主导型权力模式的途径 | 第53-56页 |
(一) 建立董事会制度,重构党委和行政机构体系 | 第53-55页 |
(二) 构建面向科学问题的柔性化矩阵结构 | 第55-56页 |
三、构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均衡型权力模式的途径 | 第56-59页 |
(一) 健全学术组织机构,完善学术制度建设 | 第56-57页 |
(二) 构建扁平化的事业部制结构 | 第57-59页 |
四、构建行政权力主导型权力模式的途径 | 第59-62页 |
(一) 加强规范管理,增强行政服务效能 | 第59-61页 |
(二) 构建刚性化的科层结构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