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总论 | 第10-21页 |
·杭州西湖园林综述 | 第10-13页 |
·杭州简介 | 第10-11页 |
·杭州西湖园林综述 | 第11-13页 |
·杭州西湖园林变迁分期 | 第13-15页 |
·古代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 第15页 |
·近代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 第15页 |
·现代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 第15页 |
·杭州西湖园林的整体特点 | 第15-21页 |
·深刻的文化内涵 | 第15-16页 |
·诗情画意的旨趣 | 第16页 |
·人工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 第16-17页 |
·景观集称文化 | 第17-18页 |
·多种园林形式并存 | 第18-19页 |
·浓重的宗教氛围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古代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 第21-56页 |
·五代以前杭州西湖园林 | 第21-30页 |
·总说 | 第21-24页 |
·灵隐寺的建造与佛寺的兴起 | 第24-28页 |
·西泠桥及慕才亭 | 第28页 |
·白堤与白公堤 | 第28-29页 |
·孤山 | 第29-30页 |
·芟草浚泉──西湖的疏浚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页 |
·宋代西湖园林 | 第30-45页 |
·总说 | 第30-32页 |
·皇家园林 | 第32-36页 |
·私家园林 | 第36-38页 |
·寺观园林 | 第38-40页 |
·岳飞墓祠 | 第40页 |
·苏堤及三潭印月 | 第40页 |
·西湖十景 | 第40-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元代到古代末期的西湖园林 | 第45-56页 |
·总说 | 第45-52页 |
·于谦墓祠及张煌言墓祠 | 第52页 |
·杨公堤及湖中三岛 | 第52-53页 |
·书院园林 | 第53-54页 |
·放鹤亭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近代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 第56-65页 |
·总说 | 第56-59页 |
·西湖公共园林的建设 | 第59-61页 |
·旗营的拆除和中西文化在西湖的碰撞 | 第59-60页 |
·西泠印社成立 | 第60页 |
·雷锋塔倒掉的影响 | 第60-61页 |
·秋瑾、于子三烈士墓 | 第61页 |
·私家园林 | 第61-63页 |
·私家园林概述 | 第61-62页 |
·私家园林实例 | 第62-63页 |
·西湖博览会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现代西湖园林变迁研究 | 第65-88页 |
·现代西湖园林变迁 | 第65-78页 |
·建国后的疏浚 | 第66-68页 |
·园林景点的修复重建 | 第68-70页 |
·园林景点的改扩建 | 第70-72页 |
·新建园林景点 | 第72-73页 |
·新西湖十景 | 第73-78页 |
·西湖的综合保护 | 第78-85页 |
·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 | 第78-79页 |
·西湖湖滨新景区建设工程 | 第79-80页 |
·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 | 第80-85页 |
·从思想到形式,西湖园林建设的重大变革 | 第85-87页 |
·“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 第85-86页 |
·人工与自然协调发展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 第88-95页 |
·从泻湖形成到湖西综合保护 | 第88页 |
·西湖,一段沧海桑田的历史 | 第88页 |
·人与自然的对话 | 第88页 |
·杭州西湖名闻天下的原因 | 第88-90页 |
·风景与城市紧密结合 | 第88页 |
·“江山也要文人捧” | 第88-89页 |
·宗教文化的影响 | 第89-90页 |
·社会变迁的影响 | 第90页 |
·杭州西湖园林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 第90-92页 |
·湖与城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 | 第90页 |
·风景区内建设性的破坏 | 第90-91页 |
·园林建设指导思想的不足 | 第91页 |
·经济效益与园林景观的冲突 | 第91-92页 |
·西湖园林变迁史──一面反射园林兴替的明镜 | 第92-95页 |
·解放前后,西湖园林两重天 | 第92页 |
·西湖园林建设中出现的新的思想倾向 | 第92-93页 |
·园林的发展趋势探讨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图片来源 | 第98-99页 |
详细摘要 | 第99-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