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太阳能建筑辅助热源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 ·辅助热源系统负荷确定 | 第10-11页 |
| ·辅助热源系统形式 | 第11-14页 |
| ·辅助热源控制方法 | 第14-18页 |
| ·联合采暖房间的热环境及经济性 | 第18-2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 ·本课题所做的工作 | 第20-22页 |
| 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辅助热源量的计算及控制方法基础 | 第22-30页 |
| ·辅助热源量逐月分析方法—太阳能负荷比(SLR)法 | 第22-23页 |
| ·辅助热源量逐时分析方法 | 第23-28页 |
| ·矩阵导纳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 ·热网络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 ·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法 | 第26-27页 |
| ·其它计算方法 | 第27页 |
| ·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 ·控制系统分析及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 ·拉普拉斯变换及传递函数 | 第28-29页 |
| ·建筑中常用的控制方法 | 第29页 |
| ·Simulink在建筑热分析和控制过程的应用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能量系统动态变化的仿真 | 第30-43页 |
|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能量分析模型 | 第30-35页 |
| ·非稳态传热物理模型 | 第30-32页 |
| ·室内热平衡方程 | 第32-34页 |
| ·计算房间的特点 | 第34-35页 |
| ·不同控制参数下室内温度的动态分析 | 第35-37页 |
| ·不同控制参数下辅助热源量的动态分析 | 第37-39页 |
| ·不同设定温度下辅助热源量的动态分析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4 基于Simulink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辅助热源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43-55页 |
|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室内温度特性 | 第43页 |
|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辅助热源控制系统设计 | 第43-50页 |
| ·太阳能建筑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43-48页 |
| ·感温元件和执行元件的传递函数 | 第48页 |
| ·PID控制器的特性 | 第48-50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 ·室外温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 ·太阳辐射照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53页 |
| ·不同设定温度下的太阳能建筑控制系统仿真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5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的初探 | 第55-65页 |
| ·建筑智能控制系统考虑因素 | 第55-59页 |
| ·建筑智能控制基础 | 第59页 |
| ·建筑模糊智能控制设计 | 第59-63页 |
| ·建筑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59-60页 |
| ·建筑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 第60页 |
| ·模糊化方法的确定 | 第60-61页 |
| ·模糊控制规则及模糊推理设计 | 第61-62页 |
| ·清晰化方法的确定 | 第62-63页 |
|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智能控制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A 导纳计算原理 | 第70-74页 |
| 附录B 辅助热源的优化控制 | 第74-77页 |
| 附录C 本文主要符号的意义 | 第77-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