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研究的目标、范围、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范围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拟创新点及有待拓展之处 | 第19-20页 |
·拟创新点 | 第19页 |
·有待拓展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产业技术政策概述 | 第20-30页 |
·产业技术政策的含义 | 第20-21页 |
·产业政策的含义 | 第20-21页 |
·产业技术政策的含义 | 第21页 |
·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2-23页 |
·市场失灵论 | 第23页 |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第23-24页 |
·产业技术政策对于软件业的作用机理 | 第24-28页 |
·软件业的界定 | 第24-25页 |
·软件业的特点 | 第25-27页 |
·产业技术政策对软件业作用机制的一般分析 | 第27-28页 |
·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标准 | 第28-30页 |
·产业政策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28页 |
·产业政策绩效评价的标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软件业产业技术政策演进及其绩效的基本分析 | 第30-46页 |
·起步时期产业技术政策绩效分析 | 第30-32页 |
·起步时期的产业技术政策 | 第30-31页 |
·起步期内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成果 | 第31页 |
·起步期内我国软件产业的不足 | 第31-32页 |
·成长时期产业技术政策绩效分析 | 第32-35页 |
·成长时期的产业技术政策 | 第32页 |
·成长期内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成果 | 第32-34页 |
·成长期内我国软件产业的不足 | 第34-35页 |
·快速、理性时期产业技术政策绩效分析 | 第35-40页 |
·快速、理性发展阶段的产业技术政策 | 第35-36页 |
·快速、理性期内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成果 | 第36-38页 |
·快速、理性期内我国软件产业的不足 | 第38-40页 |
·现阶段产业技术政策绩效分析 | 第40-46页 |
·步入成熟时期的产业技术政策 | 第40-41页 |
·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成果 | 第41-43页 |
·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的面对的困难与不足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我国软件业产业技术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视角 | 第46-56页 |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第46-48页 |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第46页 |
·产业技术政策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 第46-47页 |
·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技术政策绩效的表现之一 | 第47-48页 |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48-50页 |
·模型选择和指标选取 | 第50-52页 |
·模型借鉴 | 第50-51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51-52页 |
·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 第52-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模型估计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 第56-61页 |
·借鉴北京经验 | 第56-57页 |
·建立以产业技术政策为中心的产业政策体系 | 第57-61页 |
·确立产业技术政策为核心地位 | 第57-59页 |
·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7页 |
附件:80 年代后中国实施的主要软件产业技术政策列表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