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重庆市涪陵区植物油厂滑坡灾害的系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滑坡与其赋存环境的关系研究现状第13页
     ·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13-15页
     ·滑坡治理方法研究现状第15-18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地理概况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第20-26页
   ·自然地理位置及交通第20页
   ·气象及水文第20-21页
     ·气象第20-21页
     ·水文第21页
   ·地形地貌第21-22页
   ·地层岩性第22-23页
   ·地质构造与地震第23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23-24页
   ·不良地质现象第24页
   ·人类工程活动第24-26页
第3章 滑坡体平面分布特征第26-36页
   ·植物油厂老滑坡区第27-28页
     ·老滑坡形态特征第27页
     ·老滑坡变形特征第27页
     ·滑体物质结构特征第27页
     ·滑面(带)特征第27-28页
     ·滑床特征第28页
     ·变形破坏模式第28页
     ·稳定性评价第28页
   ·老滑坡复活区第28-30页
     ·老滑坡复活区的形态特征第28-29页
     ·老滑坡复活区变形特征第29页
     ·老滑坡复活区滑体物质的结构特征第29页
     ·老滑坡复活区滑面的特征第29页
     ·老滑坡复活区的滑床特征第29-30页
     ·变形原因分析及破坏模式第30页
     ·稳定性评价第30页
   ·1号滑坡第30-32页
     ·1号滑坡形态特征第30-31页
     ·1号滑坡区变形特征第31页
     ·滑体物质结构特征第31页
     ·滑带土特征第31-32页
     ·滑床特征第32页
     ·变形破坏模式第32页
     ·稳定性评价第32页
   ·2号滑坡第32-33页
     ·2号滑坡平面形态特征第32页
     ·滑面(带)特征第32-33页
     ·滑床特征第33页
     ·变形破坏模式第33页
     ·稳定性评价第33页
   ·3号滑坡区第33-35页
     ·滑坡平面形态特征第33页
     ·滑体物质的结构特征第33-34页
     ·滑带土的特征第34页
     ·滑床特征第34页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第34页
     ·变形破坏模式第34页
     ·稳定性评价第34-35页
   ·未变形斜坡区第35-36页
第4章 滑坡体变形破坏演化机理分析第36-41页
   ·滑坡原因分析第36-37页
   ·内外地质作用对滑坡变形破坏演化过程的影响第37-39页
     ·内在因素第38页
     ·外在因素第38-39页
   ·滑坡体变形破坏发展趋势定性预测第39-41页
第5章 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与计算第41-60页
   ·计算参数的选择第41-43页
     ·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方法第41-43页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43页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第43-46页
   ·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的二维有限元分析第46-55页
     ·计算原理第46-49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结果第49-50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50-55页
   ·滑坡体稳定性定量计算第55-60页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第55-56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结果第56-59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59-60页
第6章 滑坡治理措施第60-66页
   ·滑坡治理原则第60-61页
   ·滑坡治理措施第61-62页
   ·滑坡的治理方案第62-66页
     ·排水系统第62-63页
     ·抗滑桩设计第63-64页
     ·挡墙措施第64-66页
结论与建议第66-69页
 结论第66-68页
 建议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研究生安光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塔寺烈士陵园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下一篇:组胺H1受体拮抗剂特非那丁对豚鼠心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