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群落演替综述 | 第9-13页 |
·与演替相关的概念 | 第9页 |
·演替过程的有关理论 | 第9-10页 |
·演替的研究方法及展望 | 第10-11页 |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演替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主要种演替生态位分析 | 第12-13页 |
·演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13-19页 |
·环境因子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 | 第13-16页 |
·环境因子对演替的影响 | 第16-19页 |
·生态恢复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 | 第19页 |
·生态恢复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7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2-23页 |
·研究区地貌 | 第22页 |
·研究区气候 | 第22-23页 |
·研究区土壤 | 第23页 |
·研究区植被 | 第23页 |
·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25页 |
·样地布设 | 第23-24页 |
·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所用分析软件 | 第25-26页 |
·参算指针 | 第26页 |
·主要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主要种群的演替生态位分析 | 第27-32页 |
·前言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8页 |
·生态位计测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生态位宽度 | 第29-31页 |
·生态位重叠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32-53页 |
·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的变化 | 第32-39页 |
·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 第32-35页 |
·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土壤全氮、有效氮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不同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36-38页 |
·不同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退耕地演替与土壤水分的变化 | 第39-45页 |
·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梯度 | 第40-42页 |
·不同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 第42-44页 |
·不同立地因子下土壤水分的变化 | 第44-45页 |
·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容重的变化 | 第45-47页 |
·影响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子 | 第47-53页 |
第五章 植物群落植被分步恢复的试验研究 | 第53-57页 |
·调查内容和分析方法 | 第53页 |
·分步恢复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分步恢复对油松生长的影响 | 第55-5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