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综述 麦克卢汉遗产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译、论、文 | 第7-14页 |
第一章 媒介讯息论——决定论或是批判的麦克卢汉? | 第14-26页 |
1.最大罪状——“媒介即讯息” | 第14-16页 |
2.批判兼容——“工业人的民俗” | 第16-21页 |
3.结论:正视身份——“技术决定论” | 第21-26页 |
第二章 媒介冷热论——从密涅瓦的猫头鹰到网络传输 | 第26-40页 |
1.媒介观概览 | 第26-29页 |
2.“冷热媒介论”的启发与缺憾 | 第29-32页 |
3.影视媒介差异技术基础的坍塌与硬件边缘的消失——信息时代:从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谈起 | 第32-39页 |
4.结论:数字化,融合,更复杂的未来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媒介文明论:电子会话的诱惑与交流的乌托邦? | 第40-57页 |
1.媒介决定论者对技术之于文明的前后分析 | 第40-50页 |
(1) 殷尼斯与麦克卢汉的媒介历史观 | 第40-43页 |
(2) 波茨曼的坏消息:电视——天生娱乐的种子 | 第43-45页 |
(3) 梅罗维茨的好消息:地域的消失身份——虚拟平等走向现实 | 第45-49页 |
(4) 波德里亚的问题:对话与撒播的差异 | 第49-50页 |
2.评价与分析 | 第50-57页 |
(1) 波茨曼理论评价:媒介接受方式不适症候群 | 第50-52页 |
(2) 梅罗维茨的关键点:虚拟与现实的身份 | 第52-53页 |
(3) 波德里亚及殷尼斯:媒介民主的理想之思 | 第53-57页 |
结语:麦克卢汉、媒介——语境下的言说 | 第57-64页 |
1.媒介即“……”——作为符号语境的媒介 | 第57-59页 |
2.麦克卢汉——未完的解读 | 第59-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科研成果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