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之路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引言第10-16页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0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0-12页
 三、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2-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创新和不足第15-16页
第一章 公共危机事件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新挑战第16-32页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第16-22页
  (一) 危机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第16-20页
  (二) 危机管理的定义、特征和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必要性第20-22页
 二、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主要特点第22-25页
  (一) 种类多、频率高第23-24页
  (二) 连锁反应增强第24页
  (三) 造成的损失严重第24-25页
 三、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成因分析第25-28页
  (一) 科技原因凸现事故灾难第26页
  (二) 城市化提高易损性第26-27页
  (三)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灾害增多第27页
  (四)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生不稳定因素第27-28页
  (五) 经济全球化加大外来风险因素影响第28页
  (六) 应对危机能力不足导致灾害损失扩大第28页
 四、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对政府管理能力的影响第28-32页
  (一) 强化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职能第29页
  (二) 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第29-30页
  (三) 积极作为、主动预防第30页
  (四) 实施科技减灾第30页
  (五) 公共危机管理立法进程加快第30页
  (六) 扩大社会参与第30页
  (七) 增强透明度、保证公众知情权第30-32页
第二章 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经验第32-43页
 一、立法保障第32-33页
  (一) 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第32-33页
  (二) 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公共危机管理的财政资金保障第33页
  (三) 州或城市也制定相应的法规规章第33页
 二、战略与政策第33-35页
  (一) 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战略或规划第33-34页
  (二) 公共危机管理战略规划以未来为导向,以全面管理为原则第34页
  (三) 公共危机管理战略规划不断完善以提高应对新威胁的能力第34页
  (四) 制定了与公共危机管理战略相配套的公共政策第34-35页
 三、体制与机制第35-41页
  (一) 以本国的政体为基础,由行政首长担任最高领导第35页
  (二) 应急管理委员会或联席会议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并辅助决策第35页
  (三) 常设、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第35-37页
  (四) 公共危机管理全过程机制第37-38页
  (五) 责任共担的参与机制第38-39页
  (六) 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第39-40页
  (七) 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第40页
  (八) 先进的城市应急联动机制第40-41页
 四、资源供给第41-43页
  (一) 充分的财政资金来源第41页
  (二) 注重对专业人士的培训和对普通公民的安全教育第41页
  (三) 许多现代化城市都设有较为完备的各种应急防范设施和设备第41-42页
  (四) 官方或者民间专业的危机管理网站比较成熟第42-43页
第三章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与问题第43-49页
 一、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第43-46页
  (一) 各级应急体系正在形成第43-46页
  (二) 国家应急法律法规体系框架正在构建第46页
 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6-49页
  (一) 政府官员和公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第46-47页
  (二) 部门分割,协调不足第47页
  (三) 条块职责划分不明确第47页
  (四) 综合性风险评估有所不足,预警机制不健全第47-48页
  (五) 信息沟通和共享欠缺第48页
  (六) 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第48-49页
第四章 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设想和建议第49-67页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第49页
 二、健全和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原则第49-50页
  (一) 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原则第49页
  (二) 指挥统一、运转协调的原则第49页
  (三) 责权明晰、依法行政的原则第49-50页
  (四)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原则第50页
 三、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第50-67页
  (一)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把危机意识融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之中第50-51页
  (二) 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第51-53页
  (三)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体系建设第53-55页
  (四) 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运行机制第55-65页
  (五) 其他方面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8-72页
科研成果第72-74页
后记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软件工程中形式化方法研究--用alloy建模语言实现一图书馆系统建模分析及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