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连续刚构桥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 ·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 ·体系特征对比分析 | 第12-13页 |
|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病害 | 第13-15页 |
|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主要病害 | 第14-15页 |
| ·连续刚构桥预应力钢束设计概述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第2章 连续刚构桥预应力设计方法与计算理论分析 | 第19-3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总结分析 | 第19-23页 |
| ·有限元分析法总结分析 | 第19-21页 |
| ·连续刚构桥的设计计算总结分析 | 第21-23页 |
|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预应力钢束设计方法及理论分析 | 第23-31页 |
| ·预应力配束原则 | 第23页 |
| ·预应力钢束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23-27页 |
| ·预应力配束和钢束根数估算 | 第27-31页 |
| 第3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三向预应力钢束布置研究 | 第31-34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研究 | 第31-32页 |
| ·横向预应力钢束布置研究 | 第32-33页 |
| ·竖向预应力钢束布置研究 | 第33-34页 |
| 第4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多种配束形式分析 | 第34-38页 |
| ·连续刚构桥预应力配束形式的发展及概述 | 第34页 |
| ·直线式配束形式分析 | 第34-37页 |
| ·直线式配束形式的理论分析 | 第34-36页 |
| ·直线式配束形式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 ·其他预应力配束形式的合理性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 第5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预应力设计改进 | 第38-47页 |
| ·概述 | 第38-42页 |
| ·预应力设计理念改进 | 第42-45页 |
| ·预应力配束形式改进 | 第45-47页 |
| 第6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三向预应力配束实例 | 第47-60页 |
| ·概述 | 第47-52页 |
|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 | 第52-54页 |
|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 第52页 |
| ·主要设计荷载 | 第52-53页 |
| ·荷载组合 | 第53页 |
| ·主要设计指标及参数 | 第53-54页 |
| ·纵向预应力配束 | 第54-56页 |
| ·横向预应力配束 | 第56-57页 |
| ·竖向预应力配束 | 第57-60页 |
| 第7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预应力设计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94页 |
| ·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在桥梁设计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 第60-61页 |
|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建模计算分析 | 第61-77页 |
| ·定义材料和截面 | 第61页 |
| ·建立结构模型 | 第61-63页 |
| ·定义并构建结构组 | 第63-64页 |
| ·定义并构建边界组 | 第64-65页 |
| ·定义荷载组并输入荷载 | 第65-66页 |
| ·布置张拉预应力钢束 | 第66-67页 |
| ·定义并建立施工阶段 | 第67-69页 |
|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值并连接 | 第69-74页 |
| ·支座沉降分析 | 第74-75页 |
| ·移动荷载分析 | 第75-77页 |
| ·运行结构分析 | 第77页 |
|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预应力设计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7-94页 |
| ·各施工阶段主梁应力检算 | 第77-81页 |
| ·运营荷载作用下主梁内力及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1-83页 |
| ·铁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在Midas/Civil中的验算说明 | 第83-85页 |
| ·本桥三向预应力设计结果 | 第85-9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实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