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典型小城镇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的测评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简介 | 第8-9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8页 |
·目前小城镇的特点 | 第8-9页 |
·课题特点 | 第9页 |
·对小城镇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国外小城镇的发展情况 | 第9-11页 |
·国内小城镇的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热环境与人体的舒适健康 | 第15-25页 |
·热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的机理 | 第16-21页 |
·热环境对人体的刺激 | 第16页 |
·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反应 | 第16-18页 |
·热刺激与提高人体适应力的关系 | 第18页 |
·刺激的适当性 | 第18-21页 |
·热舒适与人体健康 | 第21-23页 |
·热舒适和热感觉的关系 | 第21-22页 |
·热舒适的动态性 | 第22-23页 |
·热舒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温度波动的理论研究 | 第25-39页 |
·热环境中的温度波动 | 第25-30页 |
·温度变化的特点 | 第25-26页 |
·人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特点 | 第26-30页 |
·热环境下热舒适指标的探讨 | 第30-34页 |
·稳态热环境的热舒适指标 | 第30-32页 |
·动态热环境的热舒适指标 | 第32-34页 |
·满足人体热健康的DPMV关系式 | 第34-36页 |
·动态热环境中的温度波动关系式 | 第36-39页 |
·满足人体热舒适的温度波动关系式 | 第36-37页 |
·满足人体热健康的温度波动关系式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小城镇住宅建筑热环境的实验研究 | 第39-47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39-41页 |
·实验对象 | 第39-40页 |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实验数据 | 第41-44页 |
·客观参数 | 第41-42页 |
·主观参数 | 第42页 |
·受试者的适应性行为 | 第42-44页 |
·受试者主观问卷 | 第44页 |
·实验设计 | 第44-46页 |
·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 | 第44页 |
·测点布置 | 第44-45页 |
·受试者的选择 | 第45页 |
·实验热环境简介 | 第45页 |
·实验过程的介绍 | 第45页 |
·实验设备 | 第45-46页 |
·实验内容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 第47-61页 |
·测试当地的基本信息 | 第47-49页 |
·测试基本参数与受试者个人资料及其问卷统计 | 第49-51页 |
·被测住户基本情况 | 第49-50页 |
·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参数 | 第50页 |
·受试者个人资料 | 第50页 |
·主观问卷调查表 | 第50-51页 |
·实验结果 | 第51-59页 |
·实验采用的指标 | 第51-52页 |
·温度及其波动特点 | 第52-54页 |
·温度及其波动的原因分析 | 第54-55页 |
·温度及其波动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 | 第55-59页 |
·居民适应性行为的统计 | 第59页 |
·适合小城镇住宅建筑的热环境评价标准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围护结构、采暖方式及系统的优化 | 第61-67页 |
·冬季实地参数测试与耗煤量调查结果 | 第61-62页 |
·能耗分析 | 第62-65页 |
·采暖系统 | 第62-64页 |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 第64页 |
·门窗的冷风渗透 | 第64-65页 |
·小城镇住宅节能关键措施 | 第65-67页 |
·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 | 第65页 |
·采暖方式的优化 | 第65-66页 |
·采暖系统的优化 | 第66页 |
·提高认为节能效果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