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页 |
一、 概述 | 第6-12页 |
(一)信用证和票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 第7-9页 |
1 信用证和票据相通性下的差异性 | 第7-9页 |
2 信用证与信用证下所使用汇票的关系分析 | 第9页 |
(二)信用证项下汇票基础关系与一般汇票基础关系的比较分析 | 第9-12页 |
二、 信用证与票据风险分担的经济分析 | 第12-20页 |
(一)票据风险分担的经济分析 | 第12-16页 |
(二)信用证风险分担的经济分析 | 第16-20页 |
三、 再论信用证的独立性与票据的无因性 | 第20-42页 |
(一)票据的无因性 | 第20-24页 |
1 票据抗辩法哲学思考 | 第21-23页 |
2 对票据抗辩的限制及其例外 | 第23-24页 |
(二)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 | 第24-37页 |
1 独立性原则的价值及思索 | 第26-27页 |
2 信用证欺诈及其例外 | 第27-37页 |
(三)信用证作为买卖合同付款办法时为绝对付款还是相对付款的探讨 | 第37-42页 |
1 开立汇票是否解除了买方的付款义务? | 第37-38页 |
2 开立信用证是否解除了买方的付款义务? | 第38-42页 |
四、信用证和票据的文义性 | 第42-54页 |
(一)票据的文义性与付款人的审查责任 | 第42-45页 |
1 票据的文义性 | 第42-44页 |
(1)文义性的含义 | 第42页 |
(2)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文义性的立法态度 | 第42-43页 |
(3)票据的文义性与相关的法律关系的区别 | 第43-44页 |
2 付款人的审查责任 | 第44页 |
3 Kildor-Hicks理论 | 第44-45页 |
(二)信用证项下单证相符的标准和银行的义务 | 第45-54页 |
1 单证相符的理论 | 第46-48页 |
(1)严格相符标准 | 第46-47页 |
(2)实质性相符标准 | 第47页 |
(3)中间标准 | 第47-48页 |
2 新近被接受的原则 | 第48-50页 |
(1)美国的情况 | 第48-49页 |
(2)瑞士的情况 | 第49页 |
(3)德国的情况 | 第49-50页 |
3 银行的谨慎义务和诚信义务 | 第50-54页 |
(1)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相关规定 | 第50-51页 |
(2)主要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法院立场 | 第51-53页 |
A、美国法的相关规定 | 第51-52页 |
B、瑞士法和德国法的相关规定 | 第52-53页 |
(3)对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