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9页 |
一、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运用及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5页 |
(一) 国外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运用现状 | 第9-10页 |
(二) 有关国际组织积极倡导权责发生制改革 | 第10-11页 |
(三) 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研究宏观环境分析 | 第11-12页 |
1.政府入世 | 第11页 |
2.公共财政改革 | 第11-12页 |
3.政府会计国际化 | 第12页 |
(四)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表格资料分析 | 第13-14页 |
2.政府研讨活动 | 第14-15页 |
二 我国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理论分析 | 第15-25页 |
(一) 两种基本会计基础研究 | 第15-19页 |
1.收付实现制 | 第15-16页 |
2.权责发生制 | 第16-18页 |
3.二者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 第18-19页 |
(二) 受托责任内容的变化对政府会计的要求 | 第19页 |
(三) 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分析 | 第19-21页 |
1.收付实现制曾经起过的积极作用 | 第19-20页 |
2.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的不适应性 | 第20-21页 |
(四) 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必要性分析 | 第21-23页 |
1.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 第21页 |
2.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的客观要求 | 第21-22页 |
3.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22页 |
4.评估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提高政府持续能力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5.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高政府绩效的必然要求 | 第23页 |
(五) 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现实性分析 | 第23-25页 |
1.现实可能 | 第23页 |
2.经验借鉴 | 第23-24页 |
3.渐成热点 | 第24页 |
4.研究支持 | 第24-25页 |
三 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相关改革 | 第25-39页 |
(一) 预算会计体系改革论述 | 第25-29页 |
1.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 | 第25-26页 |
2.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制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3.预算会计适用范围重新界定的具体设想 | 第27-28页 |
4.建立突出受托责任政府会计体系 | 第28-29页 |
(二)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基本要素研究 | 第29-37页 |
1.对企业会计的借鉴 | 第29-32页 |
2.政府会计相关概念 | 第32-37页 |
(三) 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 | 第37-39页 |
1.政府财务报告目标 | 第37页 |
2.信息使用者范围界定 | 第37-38页 |
3.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体系 | 第38页 |
4.财务报告审计鉴证 | 第38-39页 |
四.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措施 | 第39-44页 |
(一) 运用权责发生制前提条件 | 第39-40页 |
1.理论研究 | 第39页 |
2.学习培训 | 第39页 |
3.法律保障 | 第39-40页 |
(二) 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策略 | 第40-44页 |
1.实行渐进式转变 | 第40-41页 |
2.预算可以仍保留收付实现制 | 第41页 |
3.暂不计提政府固定资产折旧 | 第41-42页 |
4.先支出后收入 | 第42页 |
5.从地方到中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7-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