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 立题背景 | 第9页 |
2 立题意义 | 第9-10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 第10-11页 |
·农村居民点选址问题研究 | 第11-12页 |
·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模拟 | 第12-14页 |
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3S技术的向峨乡背景数据挖掘 | 第17-37页 |
1 基于RS的地质背景信息 | 第17-23页 |
·遥感数据选择及处理 | 第17-19页 |
·地层岩性信息提取 | 第19-21页 |
·构造信息提取 | 第21-23页 |
2 基于DEM的地形地貌及水系信息 | 第23-27页 |
·研究区域DEM的生成 | 第23-24页 |
·研究区域地形地貌信息提取 | 第24-26页 |
·研究区域水系信息 | 第26-27页 |
3 基于GIS生态环境信息 | 第27-30页 |
·研究区域土壤侵蚀信息 | 第27-28页 |
·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信息 | 第28-30页 |
4 基于GPS、GIS社会经济背景信息的提取 | 第30-37页 |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状况信息提取 | 第30-31页 |
·研究区域耕作半径信息提取 | 第31-32页 |
·研究区域交通、政务、医疗、文教信息提取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向峨乡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 第37-93页 |
1 向峨乡地质灾害分布及影响因素概况 | 第37-43页 |
·地质灾害分布 | 第37-38页 |
·影响因素 | 第38-43页 |
2 研究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43-83页 |
·崩塌 | 第43-55页 |
·滑坡 | 第55-67页 |
·不稳定斜坡 | 第67-76页 |
·泥石流 | 第76-81页 |
·地质灾害与各种影响因素相关性 | 第81-83页 |
3 基于GIS、Logistic数学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 第83-93页 |
·Logistic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83-84页 |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数据集的建立 | 第84-86页 |
·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计算 | 第86-88页 |
·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 第88-90页 |
·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第四章 基于地质灾害威胁的向峨乡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93-111页 |
1 地质灾害威胁下农村居民点的选址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3-105页 |
·农村居民点选址的影响因素 | 第94-97页 |
·基于特尔菲法(Delphi)选址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97-99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99-103页 |
·影响因素信息量化分级 | 第103-105页 |
2 基于空间叠置分析的最优位置选择 | 第105-111页 |
·各影响因素数据来源及栅格化预处理 | 第105-108页 |
·各影响因素图层叠加计算 | 第108-109页 |
·向峨乡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析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向峨乡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演替及多场景模拟 | 第111-125页 |
1 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变化研究 | 第111-118页 |
·向峨乡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变化 | 第111-112页 |
·向峨乡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演替 | 第112-114页 |
·地质灾害区划下的震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动态变化分析 | 第114-118页 |
2 基于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向峨乡农村居民点多场景演化模拟 | 第118-125页 |
·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选取 | 第118-119页 |
·CA-Markov模型的构建 | 第119-120页 |
·多场景模拟转换规则建立 | 第120-121页 |
·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演化模拟 | 第121-125页 |
第六章 地灾威胁下山地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技术路线与规范 | 第125-133页 |
1 地震前后规划实施效果的比较研究 | 第125-128页 |
·总面积 | 第126页 |
·图斑破碎度 | 第126-127页 |
·地灾威胁 | 第127-128页 |
·农村居民点适宜性 | 第128页 |
2 地震前后规划技术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128-131页 |
·规划前期调查 | 第129页 |
·规划数据采集 | 第129-130页 |
·规划数据分析 | 第130页 |
·编制参与部门、侧重 | 第130页 |
·规划模式 | 第130页 |
·编制机制 | 第130-131页 |
3 地质灾害威胁下山地农村居民点规划技术路线 | 第131-133页 |
结论 | 第133-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