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房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目录 | 第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行业信息化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 | 第10页 |
1.2.2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1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空间数据库技术 | 第12-23页 |
2.1 房地一体化管理空间数据库设计的思想 | 第12页 |
2.2 空间数据 | 第12-13页 |
2.2.1 空间数据概念 | 第12-13页 |
2.2.2 空间数据特点 | 第13页 |
2.3 空间数据模型 | 第13-17页 |
2.3.1 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 第13-14页 |
2.3.2 空间数据模型 | 第14-15页 |
2.3.3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 第15-17页 |
2.3.4 Geodatabase空间数据表达 | 第17页 |
2.4 空间数据引擎 | 第17-21页 |
2.4.1 ArcSDE简介 | 第18页 |
2.4.2 ArcSDE的优势 | 第18-19页 |
2.4.3 ArcSDE中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组织 | 第19-21页 |
2.4.4 ArcSDE体系结构 | 第21页 |
2.5 系统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土地房屋一体化管理模型 | 第23-34页 |
3.1 面对对象的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3.1.1 对象的定义 | 第23-24页 |
3.1.2 类的组成 | 第24-25页 |
3.2 UML对象模型图的建立方法 | 第25-27页 |
3.2.1 UML图中的类和对象 | 第25-26页 |
3.2.2 UML图中的关联 | 第26-27页 |
3.3 土地及房屋管理的实体对象 | 第27-30页 |
3.3.1 现代地籍的定义 | 第27-28页 |
3.3.2 土地管理的实体对象 | 第28-29页 |
3.3.3 房屋管理的实体对象 | 第29-30页 |
3.4 实现房地一体化管理的方法 | 第30-34页 |
第四章 土地房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第34-40页 |
4.1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第34-35页 |
4.1.1 总体目标 | 第34页 |
4.1.2 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4.2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型 | 第35-36页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6-37页 |
4.4 系统总体架构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土地房屋一体化管理数据库设计 | 第40-52页 |
5.1 数据库设计思想和原则 | 第40页 |
5.2 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 | 第40-44页 |
5.2.1 系统数据库的构成 | 第40-41页 |
5.2.2 基础地理数据库 | 第41-42页 |
5.2.3 业务专题数据库 | 第42-43页 |
5.2.4 行政办公数据库 | 第43-44页 |
5.3 空间数据组织存储及索引 | 第44-48页 |
5.3.1 空间数据组织 | 第44-46页 |
5.3.2 空间数据存储 | 第46-47页 |
5.3.3 数据索引方法 | 第47-48页 |
5.4 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连接 | 第48页 |
5.5 时态数据的处理 | 第48-52页 |
5.5.1 地籍实体的时空关系 | 第48-49页 |
5.5.2 时空数据的组织 | 第49-52页 |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64页 |
6.1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54页 |
6.2 系统工作界面 | 第54页 |
6.3 工作流定制技术的应用 | 第54-58页 |
6.3.1 工作流技术 | 第54-55页 |
6.3.2 系统工作流实现 | 第55-58页 |
6.4 一站式办公过程 | 第58-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 第64页 |
7.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