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7-1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1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2-20页 |
2.1 系统选型 | 第12页 |
2.2 系统的方案及功能 | 第12-14页 |
2.3 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14页 |
2.4 传感器的选择 | 第14-16页 |
2.4.1 控制参数分析 | 第14-15页 |
2.4.1.1 水温 | 第14-15页 |
2.4.1.2 溶解氧浓度 | 第15页 |
2.4.1.3 pH值 | 第15页 |
2.4.2 传感器的选择 | 第15-16页 |
2.5 单片机型号的选择 | 第16-18页 |
2.6 模数转换芯片的选取 | 第18页 |
2.7 片外扩展RAM | 第18-19页 |
2.8 并行 I/O口扩展 | 第19页 |
2.9 语言工具的选取 | 第19页 |
2.10 控制算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0-29页 |
3.1 CPU与存储器 RAM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 第20-21页 |
3.2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的设计 | 第21-22页 |
3.2.1 时钟电路 | 第21页 |
3.2.2 复位电路 | 第21-22页 |
3.3 ADC0809芯片与 AT89C51单片机接口设计 | 第22-23页 |
3.4 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 第23-24页 |
3.5 独立式键盘设计 | 第24-25页 |
3.6 超限报警电路设计 | 第25-26页 |
3.7 串口通讯接口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3.8 输出控制电路设计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29-49页 |
4.1 主程序和中断程序服务模块 | 第29-30页 |
4.2 单片机系统内部资源分配 | 第30页 |
4.3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0-33页 |
4.3.1 采样周期的确定 | 第30-31页 |
4.3.2 采样程序 | 第31-33页 |
4.4 数据处理模块 | 第33-36页 |
4.4.1 数据滤波 | 第33-35页 |
4.4.2 标度变换 | 第35页 |
4.4.3 BCD码转换 | 第35-36页 |
4.5 显示模块 | 第36-39页 |
4.6 实时控制模块 | 第39-44页 |
4.7 串口通讯模块 | 第44-49页 |
4.7.1 下位机 | 第44-46页 |
4.7.2 上位机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49-53页 |
5.1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9-51页 |
5.1.1 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第49页 |
5.1.2 信号线的抗干扰设计 | 第49页 |
5.1.3 系统地线设计与去耦电容的配置 | 第49-50页 |
5.1.4 电源的抗干扰措施 | 第50页 |
5.1.5 过程通道抗干扰措施 | 第50页 |
5.1.6 印刷线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第50-51页 |
5.1.6.1 合理布置印刷电路板上的器件 | 第50-51页 |
5.1.6.2 合理分配印刷电路板插脚 | 第51页 |
5.1.6.3 印刷电路板的合理布线 | 第51页 |
5.2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51-53页 |
5.2.1 数字量输入输出中的软件抗干扰 | 第52页 |
5.2.2 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软件抗干扰 | 第52-53页 |
第六章 试验与结论 | 第53-55页 |
6.1 试验 | 第53页 |
6.2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一 | 第57-60页 |
附录二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