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1.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 第8-9页 |
2.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2.1 病原 | 第9页 |
2.2 发病机制 | 第9页 |
2.3 病理变化 | 第9-10页 |
2.4 诊断方法 | 第10-11页 |
2.5 免疫组织化学对伪狂犬病毒抗原定位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1 材料 | 第13-14页 |
1.1 伪狂犬病阳性猪的组织 | 第13页 |
1.2 伪狂犬病阴性猪的组织 | 第13页 |
1.3 免疫用兔 | 第13页 |
1.4 病毒 | 第13页 |
1.5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1.6 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2. 方法 | 第14-17页 |
2.1 兔抗 PRV-Ea抗体的制备 | 第14-15页 |
2.2 切片制作 | 第15页 |
2.3 兔抗 PRV-Ea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15页 |
2.4 SABC染色 | 第15-16页 |
2.5 染色对照 | 第16页 |
2.6 SABC染色判断标准 | 第16页 |
2.7 H.E.染色 | 第16页 |
2.8 结果记录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20页 |
1. 兔抗 PRV-Ea抗体的制备与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17页 |
2. SABC法染色结果 | 第17-18页 |
3. H.E染色结果 | 第18-20页 |
讨论 | 第20-25页 |
1. PRV-Ea株在仔猪体内的分布规律 | 第20-21页 |
2. 病毒分布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3. SABC法染色用于诊断 PRV的评价 | 第22页 |
4. SABC法染色质量的控制 | 第22-23页 |
5. 制备兔抗 PRV-Ea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附图Ⅰ | 第32-40页 |
附图Ⅱ | 第40-46页 |
附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