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多齿杂环稀土荧光配体的合成及其配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背景第1-30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原理第10-12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分类第10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机理第10-12页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分类第12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2-13页
   ·提高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几个途径第13-15页
     ·Antenna效应第14页
     ·芳环间的π-π堆积效应第14页
     ·共发光效应第14-15页
   ·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第15-23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电致发光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第15-16页
     ·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第16-23页
       ·稀土发光配合物在稀土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第17页
       ·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上的应用第17-19页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第19-20页
       ·稀土发光配合物作为功能材料的应用第20-21页
       ·稀土配合物在荧光开关中的应用第21-22页
       ·稀土有机高分子配合物的应用第22页
       ·新型稀土发光配合物第22-23页
   ·吡啶二甲酸类稀土配合物与圆偏振发光光谱第23-25页
     ·圆偏振发光光谱第23-24页
     ·吡啶二甲酸类配合物与CPL光谱第24-25页
   ·稀土发光配合物配体的分类及研究进展第25-27页
     ·β-二酮类配体第25页
     ·冠醚类和穴醚类配体第25-26页
     ·三联苯类衍生物配体第26页
     ·有机羧酸类配体第26-27页
       ·吡啶-2,6-二甲酸类配体第26-27页
       ·水杨酸类配体第27页
       ·多氨基多羧基类配体第27页
   ·选题背景及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7-30页
第二章 吡啶二甲酸衍生物的合成第30-41页
   ·配体的合成路线设计第30-31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33页
     ·实验中所用的仪器第31页
     ·实验中所用的主要试剂第31-32页
     ·无水甲醇的制备第32-33页
     ·无水四氢呋喃的制备第33页
   ·实验部分第33-37页
     ·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2)的合成第33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3)的合成第33-34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酰胺(4)的合成第34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甲酸(5)的合成第34-35页
     ·4-对甲基苯磺酰氧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6)合成第35页
     ·4-碘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7)的合成第35-36页
     ·亚氨基二乙酸二甲酯(10)的合成第36页
     ·4-(2-二甲氧羰基甲基胺基)亚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8)的合成第36页
     ·4-(N,N-二羧甲基胺基)亚甲基吡啶-2,6-二甲酸(9)的合成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合成路线第37页
     ·自由基反应机理第37-38页
     ·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第38-41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3)的纯化第38-40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甲酸(5)及4-(N,N-二羧甲基胺基亚甲基吡啶-2,6-二甲酸(9)的纯化第40-41页
第三章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第41-57页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第41-42页
   ·所合成化合物的IR、NMR和MS图谱及解析第42-55页
     ·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2)的结构表征第42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3)的结构表征第42-44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酰胺(4)的结构表征第44-46页
     ·4-羟甲基吡啶-2,6-二甲酸(5)的结构表征第46-47页
     ·4-对甲基苯磺酰氧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6)的结构表征第47-48页
     ·4-碘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7)的结构表征第48-49页
     ·4-(2-二甲氧羰基甲基胺基)亚甲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8)的结构表征第49-52页
     ·4-(N,N-二羧甲基胺基)亚甲基吡啶-2,6-二甲酸(9)的结构表征第52-54页
     ·亚氨基二乙酸二甲酯(10)的结构表征第54-55页
   ·元素分析结果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第四章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57-64页
   ·试剂和仪器第57-58页
   ·稀土离子溶液的制备第58页
   ·配体溶液的制备第58页
   ·Tb(Ⅲ)和Eu(Ⅲ)的固体配合物的制备第58页
   ·Tb(Ⅲ)和Eu(Ⅲ)的配合物溶液的制备第58-59页
   ·Tb(Ⅲ)和Eu(Ⅲ)的固体配合物的结构表征第59-60页
     ·元素分析第59页
     ·IR图谱第59-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第五章 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第64-71页
   ·固体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64-67页
   ·水溶液中pH值对稀土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第67-69页
   ·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致谢第79-80页
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腺癌胸壁照射加等效膜对皮肤和肺的生物效应的影响
下一篇:英语中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