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机械合金化制备SiC、Mo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24页
 1.1 引言第7页
 1.2 高强高导铜合金第7-11页
  1.2.1 高强高导铜的设计原理和分类第7-9页
  1.2.2 高强高导铜的强化方式第9-11页
 1.3 颗粒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第11-18页
  1.3.1 颗粒弥散强化的机理第11-13页
  1.3.2 颗粒弥散强化颗粒的种类第13-14页
  1.3.3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4-18页
 1.4 机械合金化(MA)制备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第18-21页
  1.4.1 机械合金化的原理和概述第18-19页
  1.4.2 影响球磨的因素第19-21页
 1.5 SiC、Mo和Cu的典型性能第21-22页
  1.5.1 增强相SiC的性能第21页
  1.5.2 增强相Mo的性能第21-22页
  1.5.3 基体Cu的典型特征第22页
 1.6 课题意义及研究目的第22-24页
第二章 试验方法和过程第24-31页
 2.1 试验方案第24-26页
 2.2 材料的制备第26-28页
  2.2.1 超细SiC和Mo粉的制备第26页
  2.2.2 混料第26-27页
  2.2.3 压型第27页
  2.2.4 还原和烧结第27页
  2.2.5 轧制第27页
  2.2.6 退火第27-28页
 2.3 性能测试和分析第28-31页
  2.3.1 性能测试第28-30页
  2.3.2 微观检测与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Si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第31-39页
 3.1 球磨后SiC粉末的形貌和粒度第31-32页
 3.2 SiC_p/Cu复合材料组织分析第32-34页
 3.3 SiC_p/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34-36页
  3.3.1 硬度和抗拉强度分析第34-35页
  3.3.2 断口扫描分析第35-36页
 3.4 SiC_p/Cu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分析第36-38页
 3.5 结论第38-39页
第四章 机械合金化制备增强相Mo粉的研究第39-47页
 4.1 过程控制剂的影响第39-40页
 4.2 球磨介质的影响第40-42页
 4.3 球磨筒转速的影响第42-43页
 4.4 球磨时间的影响第43-46页
 4.5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Mo/Cu复合材料性能分析第47-60页
 5.1 致密度第47-48页
  5.1.1 增强相含量对致密度的影响第47-48页
 5.2 抗拉强度及显微硬度第48-51页
  5.2.1 增强相含量对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影响第48-50页
  5.2.2 退火温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第50-51页
 5.3 导电性第51-55页
  5.3.1 Mo含量对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第51-53页
  5.3.2 退火温度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第53-54页
  5.3.3 杂质含量对相对导电率的影响第54-55页
 5.4 材料综合性能比较第55-56页
 5.5 材料显微组织研究第56-59页
  5.5.1 拉伸断口第56-57页
  5.5.2 扫描电镜分析第57-58页
  5.5.3 金相分析第58-59页
 5.6 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Mo/Cu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理论和实测值比较第60-67页
 6.1 金属电阻的微观本质第60-61页
 6.2 XRD分析第61页
 6.3 SEM分析第61-62页
 6.4 模型建立及验证第62-66页
  6.4.1 物理数学模型建立第62-65页
  6.4.2 验证与讨论第65-66页
 6.5 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长寿区库岸塌岸预测的可拓学研究
下一篇:钢球磨煤机料位的软测量及其动态过程建模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