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9页 |
第一章 信托与信托税制的基本理论 | 第9-23页 |
·信托概述 | 第9-17页 |
·信托的基本概念 | 第9-14页 |
·信托与信托财产 | 第9-11页 |
·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 第11-12页 |
·本金自益、收益自益、本金他益和收益他益 | 第12-14页 |
·信托的基本法理 | 第14-17页 |
·所有权与用益权(受益权)相分离 | 第15页 |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 第15-16页 |
·信托目的的确定性 | 第16-17页 |
·信托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 第17-18页 |
·信托课税的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信托导管理论 | 第18-19页 |
·信托实体理论 | 第19-20页 |
·建立信托税制的作用与意义 | 第20-23页 |
·促进信托业持续健康发展 | 第20页 |
·保障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20-21页 |
·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增进社会共同福利 | 第21页 |
·防止国家税收流失,聚集国家财政收入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国外信托税制概述 | 第23-33页 |
·英国 | 第23-27页 |
·美国 | 第27-30页 |
·日本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税制下信托课税的基本状况与主要问题 | 第33-41页 |
·现行税制下信托活动的税法适用状况 | 第33-35页 |
·营业税 | 第33页 |
·所得税 | 第33-34页 |
·契税 | 第34-35页 |
·印花税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现行税制下信托课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9页 |
·纳税主体不明确,应税所得税目未界定 | 第35-37页 |
·重复征税问题突出,税负不公 | 第37-39页 |
·公益信托缺乏配套的税收制度 | 第39页 |
·信托重复征税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信托税收立法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 第41-54页 |
·我国信托税收立法的基本思路 | 第41-46页 |
·以导管理论为信托课税理论,坚持税制的一般原理与信托制度的独特原理相结合 | 第41-42页 |
·以避免重复征税为信托税收立法的基本出发点 | 第42-44页 |
·体现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公益信托税收减免 | 第44-45页 |
·坚持政策的明确性、稳定性与税制建设的渐进性相结合 | 第45-46页 |
·我国信托税收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46-54页 |
·实质课税原则 | 第46-51页 |
·形式转移不课税 | 第49-50页 |
·实际获益者纳税 | 第50-51页 |
·税负无增减——税收中性原则 | 第51-52页 |
·发生主义课税原则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我国信托税收立法的具体建议 | 第54-64页 |
·纳税主体、课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立法体例的选择 | 第54-56页 |
·实际受益人为纳税主体,受托人为扣缴义务人 | 第54页 |
·课税环节上一般采用发生主义课税,例外采用实现主义课税 | 第54-55页 |
·税收优惠限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 第55页 |
·在基本税法中设立针对信托的专门的独立条款 | 第55-56页 |
·我国信托税收立法的初步建议 | 第56-64页 |
·所得税 | 第56-61页 |
·所得应税情形、纳税主体的确定及征纳机制 | 第56-59页 |
·纳税客体之税目、税率的界定 | 第59-60页 |
·应税所得的计算 | 第60页 |
·税收优惠的确定 | 第60页 |
·纳税环节的确定 | 第60-61页 |
·流转税 | 第61-62页 |
·土地增值税 | 第62页 |
·契税 | 第62-63页 |
·印花税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