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文献回顾 | 第17-2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7-20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0-22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2-23页 |
·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范围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6-31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6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6-31页 |
第2章 农地非农化配置目标:公平与效率 | 第31-58页 |
·福利经济理论与资源配置的社会福利 | 第31-34页 |
·福利经济理论概述 | 第32-33页 |
·福利经济理论的公共经济政策涵义 | 第33-34页 |
·效率理论与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 | 第34-42页 |
·帕累托原则与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 | 第35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 第35-36页 |
·帕累托效率的拓展 | 第36-40页 |
·农地资源非农化配置中的市场失灵与纠正 | 第40-42页 |
·公平理论与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 | 第42-50页 |
·农地资源配置中公平的含义 | 第42-45页 |
·分配公平理论 | 第45-50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与实现 | 第50-55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第50-52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中政府作用 | 第52-53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中市场机制效用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3章 农地非农化配置机制与公平和效率 | 第58-72页 |
·中国农地非农化配置机制及土地市场形成 | 第58-60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机制及其政府/市场失灵 | 第60-66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价格形成与市场失灵 | 第60-62页 |
·农地征用价格管制与政府失灵 | 第62-66页 |
·制度安排、价格/市场机制与农地非农化 | 第66-70页 |
·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市场/价格形成 | 第66-67页 |
·土地管理制度与农地非农化配置 | 第67-68页 |
·价格多轨制下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与利益主体刺激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土地收益分配与农地非农化配置:以南京市为例 | 第72-87页 |
·样本区社会经济和土地市场概况 | 第73-75页 |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 第73页 |
·土地市场基本情况 | 第73-75页 |
·农地征用与补偿 | 第75-77页 |
·农地征用基本情况 | 第75-76页 |
·土地征用补偿 | 第76-77页 |
·土地非农化配置中的政府规费和税收 | 第77-80页 |
·土地征用中的规费、税收类型和标准 | 第77-79页 |
·土地征用中的规费、税收分配和使用 | 第79-80页 |
·农地非农化后的土地出让纯收益 | 第80-82页 |
·农地非农化配置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公平与效率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农地非农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基于村级调研的实证 | 第87-116页 |
·样本镇、村社会经济概况 | 第88-91页 |
·光华街道及所辖农业行政村概况 | 第88-89页 |
·上坊镇及所辖农业行政村概况 | 第89-90页 |
·禄口镇及所辖农业行政村概况 | 第90-91页 |
·农地非农化与村集体经济发展 | 第91-94页 |
·农地非农化与村民生产、生活变化 | 第94-103页 |
·农地非农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94-98页 |
·农地非农化对村民生活影响 | 第98-103页 |
·农地非农化规模与发展态势 | 第103-109页 |
·农地非农化规模与效率 | 第103-106页 |
·农地非农化微观动力及其对非农化效率影响 | 第106-109页 |
·城市边缘区外来农户:农地非农化中的特殊利益群体 | 第109-113页 |
·农地非农化中外来农户的福利变迁 | 第109-111页 |
·农地非农化压力下的外来农户就业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6章 农地非农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基于农户调研的实证 | 第116-155页 |
·农户调查概述 | 第116-117页 |
·农户家庭收入及其对农地的经济依赖 | 第117-121页 |
·农户家庭收入构成与农地经营 | 第117-119页 |
·农地对农户的经济功能与效用 | 第119-12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家庭收入变化 | 第121-124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 第122-123页 |
·劳动力转移与家庭收入变化 | 第123-124页 |
·农地非农化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124-126页 |
·农户土地经营决策和农地价值功能的计量分析 | 第126-133页 |
·计量经济的模型选择 | 第127页 |
·影响农户土地经营决策的变量选择及说明 | 第127-129页 |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129-133页 |
·土地转征用补偿、劳动力安置与农户经济福利 | 第133-144页 |
·农地非农化中土地征用补偿和劳动力安置 | 第134-141页 |
·农地非农化中住房拆迁与安置 | 第141-144页 |
·农地非农化后农户的生活预期与计划 | 第144-150页 |
·农地非农化后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 | 第144-148页 |
·农户失地后的未来生活计划 | 第148-149页 |
·商业保险与农户长期生活保障 | 第149-150页 |
·农地非农化与环境质量变化 | 第150-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5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55-162页 |
·研究结论 | 第155-158页 |
·政策建议 | 第158-162页 |
·合理安排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农地非农化经济机制 | 第158-159页 |
·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发挥其在农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159页 |
·改革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 第159-160页 |
·加强政府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60-161页 |
·合理界定农地资源价值,公平补偿失地农民 | 第161页 |
·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