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 第6-18页 |
| 一、Ebbinghaus错觉研究概况 | 第6-12页 |
| (一) 关于Ebbinghaus错觉机制的研究 | 第6-11页 |
| 1 结构因素作用的研究 | 第6-8页 |
| 2 策略因素的研究 | 第8-11页 |
| (二) 关于Ebbinghaus错觉其他方面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1 视觉机制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 2 认知方面的研究 | 第12页 |
| (三) 小结 | 第12页 |
| 二、关于视错觉与眼动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 (一) 采用眼动法对视错觉机制的研究 | 第12-16页 |
| (二) 利用视错觉对眼动规律及其它信息加工机制进行探索 | 第16-17页 |
| 三、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 (二) 研究任务及研究假设 | 第18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8-27页 |
| 一、实验目的 | 第18页 |
| 二、被试 | 第18页 |
| 三、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四、实验设计 | 第18页 |
| 五、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六、实验过程 | 第19页 |
| 七、实验结果分析的指标 | 第19页 |
| 八、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19页 |
| 九、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 (一) 错觉量的比较 | 第20-21页 |
| (二) 眼动数据的分析 | 第21-27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7-30页 |
| 一、错觉量差异 | 第27-28页 |
| 二、眼动指标分析 | 第28-30页 |
| (一) 测验成分眼动指标分析 | 第28页 |
| (二) 背景成分眼动指标分析 | 第28-30页 |
| (三) 回试次数眼动分析 | 第30页 |
| (四)小结 | 第30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0页 |
| Abstract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 附录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1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