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桉论文

水肥调控对桉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9页
   ·引言第18-21页
     ·研究背景第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0-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4页
     ·国内外苗木水分调控研究现状第21-27页
     ·国内外苗木施肥技术研究现状第27-29页
     ·国内外苗木生物调控研究现状第29-30页
     ·国内外水肥耦合研究进展第30-34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研究目标第34-35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35-36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性第36-39页
     ·技术路线图第36-38页
     ·创新性第38-39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9-41页
   ·试验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简介第39-41页
     ·试验区概况第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第三章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1-56页
   ·试验材料第42页
   ·试验设计第42-43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43-44页
     ·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43页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43页
     ·生长指标的测定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53页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尾巨桉幼苗形态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尾巨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尾巨桉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6-48页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尾巨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8页
     ·相关性分析第48-49页
     ·主成分分析第49-53页
   ·小结第53-56页
第四章 不同营养液下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第56-71页
   ·试验材料第56-57页
   ·试验设计第57-58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58-59页
     ·生长指标的测定第58页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58-59页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9页
     ·不同营养液配比对尾巨桉幼苗形态生长的影响第59-61页
     ·不同营养液配比对尾巨桉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第61-62页
     ·不同营养液配比下尾巨桉幼苗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第62-63页
     ·相关性分析第63-64页
     ·主成分分析第64-69页
   ·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干旱胁迫对尾巨桉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第71-80页
   ·试验材料第71页
   ·试验设计第71-72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72-73页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第72页
     ·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测定第72页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72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72-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7页
     ·干旱胁迫对尾巨桉幼苗形态生长的影响第73页
     ·干旱胁迫对尾巨桉幼苗叶绿素及叶面积的影响第73-74页
     ·干旱胁迫对尾巨桉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第74-76页
     ·干旱胁迫对尾巨桉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76-77页
   ·小结第77-80页
第六章 水肥耦合对尾巨桉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第80-95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80-82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82页
     ·生长指标测定第82页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82页
   ·结果与分析第82-94页
     ·水肥耦合对尾巨桉苗木生物量的影响第82-90页
     ·水肥耦合对尾巨桉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第90-94页
     ·相关关系第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95-100页
   ·结论第95-98页
     ·土壤含水量对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第95-96页
     ·不同营养液配比对尾巨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第96-97页
     ·干旱胁迫对尾巨桉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第97页
     ·水肥耦合对尾巨桉苗木生物量的影响第97-98页
   ·讨论第98-99页
   ·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9页
附录第109-114页
 附录 A:育苗相关照片第109-110页
 附录 B:水分试验研究照片第110-111页
 附录 C:营养液配比试验研究照片第111-112页
 附录 D:干旱胁迫试验研究照片第112-113页
 附录 E:水肥耦合试验研究照片第113-114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模拟增雨对白刺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下一篇: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规律与养分循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