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飞行驾驶舱空间布局设计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智能化的飞机驾驶舱布局设计 | 第7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7-9页 |
| 第二章 布局设计中受限空间的考虑 | 第9-18页 |
| ·受限活动空间 | 第9-10页 |
| ·通道尺寸和自由活动面积 | 第10页 |
| ·工作岗位的活动面积 | 第10页 |
| ·安全面积 | 第10-14页 |
| ·安全空间的类型 | 第10-11页 |
|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 | 第11-12页 |
| ·防止受挤压 | 第12-13页 |
| ·安全缝隙间距 | 第13页 |
| ·防止触电的安全距离 | 第13页 |
| ·防止有害物质或有害因数的安全距离 | 第13-14页 |
| ·个人心理空间 | 第14-15页 |
| ·紧身(距离)区 | 第15页 |
| ·近身(距离)区 | 第15页 |
| ·社交(距离)区 | 第15页 |
| ·公共(距离)区 | 第15页 |
| ·工作区域 | 第15-18页 |
| ·上肢工作域 | 第15-17页 |
| ·上肢工作域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驾驶舱布局理论研究 | 第18-24页 |
| ·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布置理论 | 第18-21页 |
| ·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布置准则 | 第18-19页 |
| ·视觉显示器的布置准则 | 第19-20页 |
| ·控制器的布置准则 | 第20-21页 |
| ·仪表、仪表板与控制台的布置理论 | 第21-24页 |
| ·仪表面板布置准则 | 第21页 |
| ·仪表布置准则 | 第21-23页 |
| ·控制台布置准则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飞机驾驶舱空间布局规则 | 第24-34页 |
| ·驾驶员眼位设定的规则 | 第24-25页 |
| ·仪表、显示装置、控制器布局规则 | 第25-28页 |
| ·操纵装置空间布局规则 | 第28-33页 |
| ·人体-模型 | 第28-29页 |
| ·飞机座舱航向脚蹬优化布置 | 第29-31页 |
| ·侧式操纵杆油门杆的优化布置 | 第31-33页 |
| ·操纵台布局规则 | 第33页 |
| ·仪表板布局规则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驾驶舱空间布局知识表示及知识的模糊性 | 第34-47页 |
| ·人工智能的概述及定义 | 第34页 |
| ·人工智能的核心—专家系统 | 第34-38页 |
| ·专家系统的一般结构 | 第34-35页 |
| ·飞机驾驶舱布局知识及其表达方式 | 第35页 |
| ·框架表示法 | 第35-36页 |
| ·产生表示法 | 第36-37页 |
| ·框架表示法与产生式表示法的组合 | 第37页 |
| ·规则-框架系统中的求解问题 | 第37-38页 |
| ·布局设计智能化求解过程 | 第38-45页 |
| ·知识的模糊性及可信度 | 第38-42页 |
| ·可信度因子及其算法 | 第42-45页 |
| ·飞机驾驶舱空间布局规则的分类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布局设计方法的实现 | 第47-66页 |
| ·产生式-框架规则及其数学模型 | 第47-53页 |
| ·产生式规则的描述 | 第47页 |
| ·产生式规则的数据模型 | 第47-48页 |
| ·用关系数据库表式产生式规则 | 第48-50页 |
| ·用关系数据库表示产生式规则的具体法方法 | 第50-53页 |
| ·知识库管理 | 第53页 |
| ·智能化飞机驾驶舱布局推理机的研究 | 第53-66页 |
| ·正向推理用数据库的生成 | 第54-57页 |
| ·推理机推理算法的研究 | 第57-66页 |
| ·Rete匹配网络结构 | 第58-60页 |
| ·Rete网络匹配过程 | 第60-66页 |
| 第七章 座舱布局设计人机评价 | 第66-79页 |
| ·工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 第66-69页 |
| ·工效评价方案体系建立方法一 | 第67页 |
| ·工效的模糊评价方法 | 第67-68页 |
| ·应用 | 第68-69页 |
| ·工效评价方法二 | 第69-79页 |
| ·直线段与平面求解计算 | 第70-72页 |
| ·平面与平面相交 | 第72页 |
| ·几何元素的间隙计算 | 第72-79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总结 | 第79-80页 |
| ·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