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37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光子晶体基本理论 | 第8-14页 |
1.2.1 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第8-9页 |
1.2.2 光子晶体的物理基础与能带结构 | 第9-12页 |
1.2.3 光子晶体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1.2.4 光子晶体的缺陷能级 | 第13-14页 |
1.3 光子晶体的制备 | 第14-27页 |
1.3.1 精密加工法 | 第14-20页 |
1.3.1.1 二维结构 | 第15-16页 |
1.3.1.2 三维结构 | 第16-20页 |
1.3.2 自组装法 | 第20-27页 |
1.3.2.1 胶体(光子)晶体 | 第20-22页 |
1.3.2.2 胶体模板法 | 第22-26页 |
1.3.2.3 嵌段高分子自组装 | 第26-27页 |
1.4 光子晶体的研究热点及应用前景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7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和测试仪器 | 第37-43页 |
2.1 实验内容 | 第37页 |
2.2 实验方法原理 | 第37-39页 |
2.2.1 PS微球分散合成机理 | 第37-38页 |
2.2.2 二氧化硅微球合成机理 | 第38页 |
2.2.3 垂直沉积法机理 | 第38-39页 |
2.3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39-42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39-40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0-41页 |
2.3.3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 第41页 |
2.3.4 紫外可见吸收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第41页 |
2.3.5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3章 单分散体系确立 | 第43-59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亚微米、微米单分散PS微球制备研究 | 第43-52页 |
3.2.1 不同聚合方法的初步比较 | 第45-47页 |
3.2.2 粒径大小的初步调整 | 第47-49页 |
3.2.3 分散聚合的完善 | 第49-51页 |
3.2.4 完整PS微球分散体系的建立 | 第51-52页 |
3.2.4 PS微球的基本表征 | 第52页 |
3.3 亚微米、微米单分散Si_O2微球制备研究 | 第52-57页 |
3.3.1 Sto|ˇber法初步研究 | 第52-54页 |
3.3.2 Sto|ˇber法改进 | 第54-56页 |
3.3.3 二次种子法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4章 胶体晶体自组装制备 | 第59-77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光子晶体的自组装制备 | 第59-60页 |
4.3 胶体晶体中的带隙结构 | 第60-61页 |
4.4 旋涂法制备胶体晶体 | 第61页 |
4.5 垂直沉积法制备胶体晶体 | 第61-74页 |
4.5.1 胶体晶体与微球胶体浓度研究 | 第63-66页 |
4.5.2 微球粒径与胶体晶体关系 | 第66-67页 |
4.5.3 胶体晶体质量控制 | 第67-68页 |
4.5.4 胶体晶体结构及缺陷观测 | 第68-69页 |
4.5.5 胶体晶体生长过程研究 | 第69-70页 |
4.5.6 胶体晶体温度处理 | 第70-72页 |
4.5.7 胶体晶体多层结构 | 第72-73页 |
4.5.8 限制垂直沉积胶体晶体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5章 光子晶体改性 | 第77-90页 |
5.1 引言 | 第77-78页 |
5.2 CdSe纳米晶对光子晶体的改性 | 第78-83页 |
5.2.1 PS@CdSe的初步研究 | 第78-80页 |
5.2.2 PS@CdSe制备的改进 | 第80-82页 |
5.2.3 PS@CdSe复合结构自组装 | 第82-83页 |
5.3 SiO_2反蛋白石结构研究 | 第83-85页 |
5.4 PbS纳米颗粒对光子晶体的改性 | 第85-88页 |
5.4.1 单分散PbS纳米颗粒制备 | 第85-86页 |
5.4.2 PbS纳米颗粒与PS微球共沉积自组装 | 第86-87页 |
5.4.3 静压渗透引入PbS纳米颗粒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