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OpenOffice.org 简介 | 第8-14页 |
·O penOffice.org 发展轨迹 | 第8-9页 |
·开放源码的时代背景 | 第8页 |
·OpenOffice.org 的历史 | 第8-9页 |
·Sun,StarOffice 和OpenOffice.org 的关系 | 第9-10页 |
·License 问题 | 第10页 |
·OpenOffice.org 应用 | 第10-12页 |
·开源社区 | 第10-11页 |
·衍生软件 | 第11页 |
·用户市场 | 第11-12页 |
·OpenOffice.org 社区 | 第12-13页 |
·理事会 | 第12-13页 |
·项目 | 第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OpenOffice.org 的国际化与本地化 | 第14-24页 |
·国际化和本地化概念简介 | 第14页 |
·国际化、本地化的概念 | 第14页 |
·Locale | 第14页 |
·OpenOffice.org 技术架构介绍 | 第14-18页 |
·分层架构 | 第14-16页 |
·UNO 组件模型 | 第16-17页 |
·A PI,SDK,与UDK | 第17页 |
·融合与发展 | 第17-18页 |
·OpenOffice.org 的国际化 | 第18-20页 |
·OpenOffice.org 的国际化框架 | 第18-19页 |
·多语言文字在OpenOffice.org 国际化框架中的问题 | 第19-20页 |
·OpenOffice.org 的本地化 | 第20-22页 |
·OpenOffice.org 的本地化框架 | 第20-21页 |
·维文在OpenOffice.org 本地化框架中的问题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维、汉、英多语种办公套件的总体解决方案 | 第24-26页 |
·设计目标 | 第24页 |
·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输入问题的解决 | 第24页 |
·显示和打印的问题 | 第24-25页 |
·界面的本地化问题 | 第25页 |
·本地化语言习惯的修改问题 | 第25页 |
·维文的断行与中连线的问题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输入法 | 第26-38页 |
·输入法简介 | 第26页 |
·Linux 平台上的输入法分析 | 第26-32页 |
·Linux 平台上的输入法简介 | 第26页 |
·XKB 协议键盘映射模式 | 第26-27页 |
·XIM 协议输入法服务器模式 | 第27-31页 |
·输入法的对比与选择 | 第31-32页 |
·维文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 第32-37页 |
·维文输入法的设计 | 第32-34页 |
·维文输入法实现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维、汉、英多语种办公套件的实现 | 第38-52页 |
·OpenOffice.org 代码编译 | 第38页 |
·OpenOffice.org 本地化 | 第38-46页 |
·添加维文到资源系统中 | 第39-40页 |
·添加维文到编译环境中 | 第40-41页 |
·添加维文的Locale 到代码中 | 第41-43页 |
·提取和合并维文界面字符串 | 第43-45页 |
·设置界面缺省字体 | 第45页 |
·编译、连接 | 第45-46页 |
·维文断行实现 | 第46-49页 |
·维文断行机制分析 | 第46-47页 |
·断行的具体实现 | 第47-49页 |
·为维文加中连线 | 第49-51页 |
·中连线机制分析 | 第49-50页 |
·中连线机制代码实现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一 | 第54-56页 |
py2db.c 源文件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