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前言 | 第6-7页 |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7-23页 |
| 一、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第7-13页 |
| 1. 概念 | 第7页 |
| 2. 病因病机 | 第7-8页 |
| 3. 辨证分型 | 第8页 |
| 4. 治疗 | 第8-12页 |
| ·中药内服 | 第8-10页 |
| ·外治法 | 第10-12页 |
| ·综合疗法 | 第12页 |
| 5. 实验研究 | 第12-13页 |
| ·中药单、复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12-13页 |
| ·针灸等外治法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13页 |
| 二、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1. 概念 | 第14页 |
| 2. 治疗 | 第14-15页 |
| 3. 现代研究 | 第15-16页 |
| 三、心理治疗 | 第16页 |
| 四、展望 | 第16-23页 |
| 第二部分 中药联合走罐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第23-37页 |
| 一、临床资料 | 第23-26页 |
| 1. 一般资料及分组 | 第23-25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 3.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6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26-27页 |
| 1. 治疗组 | 第26-27页 |
| 2. 对照组 | 第27页 |
| 三、观察方法及项目 | 第27-29页 |
| 四、典型病例 | 第29-30页 |
| 五、讨论 | 第30-37页 |
| 1. 立法依据 | 第30页 |
| 2. 组方分析 | 第30-32页 |
| 3. 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 4. 走罐疗法的理论基础 | 第35页 |
| 5.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