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4-15页 |
·供试土壤 | 第14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4-15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15-18页 |
·供试土壤养分含量 | 第15页 |
·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 | 第15页 |
·春季生育期间的群个体性状 | 第15-16页 |
·群体生长参数 | 第16页 |
·单位面积产量 | 第16页 |
·植株各器官全氮和粗蛋白含量 | 第16页 |
·植株氮效率相关参数测定 | 第16页 |
·光合作用指标 | 第16-17页 |
·叶片可溶蛋白含量(Sp) | 第17页 |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 | 第17-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49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基因型)的筛选 | 第18-20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 第20-36页 |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成熟期植株全氮含量、单位面积植株干重及氮累积量 | 第20-21页 |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解析 | 第21-22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 | 第22-25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比较 | 第25-28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群体发育和物质生产特性 | 第28-34页 |
·产量和氮效率与株高、群体总茎数、LAI、PDW及其群体生长参数的相关分析 | 第34-36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光合碳同化特性研究 | 第36-45页 |
·春生叶片光合速率(P_n) | 第36-37页 |
·春生叶片气孔导度(g_s) | 第37-39页 |
·春生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 | 第39-40页 |
·春生叶片叶绿素(Chl)含量 | 第40-42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叶片LSC、PAD、RSP、LA及Pn(平均)和Pn(max)比较 | 第42-43页 |
·产量和氮效率与光合作用参数的相关分析 | 第43-45页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叶片可溶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比较 | 第45-49页 |
·叶片可溶蛋白含量(Sp) | 第45-46页 |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 | 第46-48页 |
·产量和氮效率与叶片可溶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7 附录 | 第60-61页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9页 |
9 作者简历 | 第69-70页 |
10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