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暂留区热舒适性参数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4页
   ·短暂驻留区和热舒适性第7-8页
   ·热舒适性研究开始与发展第8-24页
     ·热舒适评价指标发展历史第8-14页
     ·关于热舒适的两种观点第14-15页
     ·国内外热舒适研究新动态第15-18页
     ·本论文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方法第18-21页
     ·热舒适研究的局限性第21-22页
     ·国内在热舒适领域已开展的研究简介第22-24页
第二章 热舒适研究理论及计算方法第24-37页
   ·人体热舒适生理学基础第24-25页
   ·人体热平衡原理第25-33页
     ·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第26-29页
     ·辐射换热第29页
     ·对流换热第29-31页
     ·蒸发热损失第31页
     ·不易察觉的到的水分损失第31-33页
   ·ASHRAE推荐的人与环境之间换热计算方法第33-37页
     ·皮肤的显热热损失第33-34页
     ·皮肤的蒸发热损失第34-35页
     ·人体呼吸热损失第35-37页
第三章 热舒适模型第37-52页
   ·国内外已有主要模型第37-46页
     ·Fanger的稳态能量模型第37-42页
     ·Gagge的温度调节二节点瞬态能量平衡模型第42-45页
     ·现有生理学基础热舒适模型列表第45-46页
   ·适应性模型第46-52页
     ·适应性模型的提出第46页
     ·适应性原则第46-47页
     ·适应性行为第47-48页
     ·环境对适应行为的限制第48-50页
     ·个人适应能力第50页
     ·从数学角度考虑适应性模型第50-52页
第四章 冬季、夏季暂流区研究方法第52-63页
   ·实验室研究设计第52-60页
     ·实验目的第52-53页
     ·人工气候室总体方案第53-54页
     ·实验受试者的选择及延续时间第54-55页
     ·热感觉的实验室研究方法第55-58页
       ·热工参数的测试方法第55-57页
       ·生理参数的测试方法第57-58页
     ·温湿度检测第58-59页
     ·实验步骤第59-60页
   ·现场调查设计第60页
   ·利用软件进行计算第60-63页
第五章 实验数据处理第63-87页
   ·天津市背景气候第63-65页
   ·受试者个人资料第65-66页
   ·个人舒适参数第66-67页
   ·实验室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第67-85页
     ·实验期间外界环境参数第67-68页
     ·研究室中的空气参数第68-71页
       ·数据采集第68-69页
       ·工况选取第69-71页
     ·实验结果第71-85页
       ·总体中性温度第71-76页
         ·各种预测中性温度第71-75页
         ·男女中性温度第75-76页
       ·期望温度第76-79页
         ·概率分析方法第76-78页
         ·投票分析方法第78-79页
       ·热可接受性评价第79-81页
       ·最低不满意率第81-82页
       ·热舒适区的确定第82-83页
       ·空气流动对热舒适的影响第83-84页
       ·中性温度和暴露时间的关系第84-85页
       ·适应性行为统计第85页
   ·现场调查第85-87页
第六章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一第95-98页
附录二第98-100页
附录三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理法律地位研究——以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
下一篇:外资国民待遇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