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性--恒久的主题 | 第1-11页 |
第一部分 自审意识--探析人性弱点的基石 | 第11-17页 |
一、 自审意识的内涵 | 第11页 |
二、 张爱玲自审意识形成的五个主要因素 | 第11-17页 |
(一) 极盛而衰的独特家世 | 第11-12页 |
(二) 乏爱而敏感的童年 | 第12-13页 |
(三) 新旧文化并存的时代特征 | 第13-15页 |
(四) 西方现代文化批判精神的影响 | 第15-16页 |
(五) 沦陷区提供的观察人性的独特背景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文化视角和性别意识--解剖人性弱点的手术刀 | 第17-35页 |
一、 对女性性格弱点、命运悲剧的审视 | 第18-27页 |
(一) 批判女性本体内的“奴性意识” | 第19-21页 |
(二) 剖析物欲挤压下女性畸变的心灵 | 第21-23页 |
(三) 揭露封建伦理道德禁锢下女性变态的性心理 | 第23-24页 |
(四) 刻画商品社会女性惶恐和自甘堕落的心理弱势 | 第24-27页 |
二、 审视男人世界的人性弱点 | 第27-32页 |
(一) 为封建遗老遗少弹奏出一曲曲挽歌 | 第27-28页 |
(二) 为殖民都市男人描绘出无所适从的尴尬肖像 | 第28-32页 |
三、 于沦陷区特殊背景中暴露庸常生活形态下的人性弱点 | 第32-35页 |
(一) 捕捉生活常态下的人性潜流 | 第32-33页 |
(二) 揭露殖民地文化氛围中人性的弱点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发现和批判--探寻人性弱点的价值和意义 | 第35-41页 |
一、 丰富深化了女性文学的主题 | 第36-39页 |
二、 开辟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向内转”的道路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书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