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情绪与情感论文

拖延、元情绪与反刍思维的相关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19页
 1.拖延的文献综述第9-14页
   ·拖延的界定第9页
   ·拖延的成因第9-13页
     ·精神分析理论第9-10页
     ·行为主义理论第10页
     ·认知心理学理论第10-11页
     ·自我调节理论第11-12页
     ·折扣期望理论第12页
     ·人格理论第12-13页
     ·生理理论第13页
   ·拖延的测量第13-14页
   ·拖延的干预第14页
 2.元情绪的文献综述第14-16页
   ·元情绪理论第14-15页
   ·元情绪的测量第15-16页
 3.反刍思维的文献综述第16-19页
   ·反刍思维的相关理论第16-17页
     ·反应风格理论第16页
     ·目标进展理论第16-17页
     ·自我调节执行功能理论第17页
   ·反刍思维的研究方法第17页
   ·反刍思维的干预第17-19页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1.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9页
 2.本研究探讨的问题第19-20页
 3.研究假设第20页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第21-24页
 1 研究对象第21页
 2 研究工具第21-22页
   ·一般拖延量表第21-22页
   ·特征元情绪量表第22页
   ·反刍思维量表第22页
 3 施测过程与数据的处理第22-24页
   ·施测过程第22页
   ·问卷筛选第22页
   ·数据处理第22-24页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第24-38页
 1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特点第24-29页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总体特征第24-25页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性别差异第25-26页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间的差异第26-27页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居住地差异第27页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专业差异第27-28页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年级差异第28-29页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年龄特征第29页
 2 大学生拖延、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相关分析第29-30页
   ·大学生拖延与元情绪的相关分析第29页
   ·大学生拖延与反刍思维的相关分析第29-30页
   ·大学生元情绪与反刍思维的相关分析第30页
 3 大学生元情绪、反刍思维对拖延的影响第30-34页
   ·元情绪对拖延的影响第30-32页
   ·反刍思维对拖延的影响第32-34页
 4 中介效应的检验第34-38页
   ·情绪恢复对在症状反刍影响拖延的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第34-35页
   ·情绪辨别对在症状反刍影响拖延的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第35-36页
   ·情绪恢复对在强迫思考影响拖延的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第36-38页
第五部分 讨论与分析第38-45页
 1 大学生拖延的特点分析第38-40页
   ·大学生拖延的总体特征第38页
   ·大学生拖延的性别特点第38-39页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间拖延的差异第39页
   ·大学生拖延的居住地特点第39页
   ·大学生拖延的专业特点第39页
   ·大学生拖延的年级特点第39-40页
   ·大学生拖延的年龄特征第40页
 2 大学生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特点分析第40-43页
   ·大学生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总体特征第40-41页
   ·大学生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性别特点第41页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间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差异第41页
   ·大学生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居住地特点第41-42页
   ·大学生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专业特点第42页
   ·大学生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年级特点第42页
   ·大学生元情绪和反刍思维的年龄特点第42-43页
 3 大学生元情绪、反刍思维与拖延的关系第43-44页
 4 元情绪的中介作用第44-45页
第六部分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5-46页
第七部分 结论第46-47页
附录第47-49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群体认同与职业决策关系研究
下一篇:预先信息的意义性对任务切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