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26页 |
第1章 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6-4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7-43页 |
·葛根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7-31页 |
·样品中葛根素的UV法测定 | 第27-28页 |
·葛根素的HPLC法测定 | 第28-30页 |
·供试品中葛根的溶出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黄芩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1-35页 |
·样品中黄芩苷的UV法测定 | 第31-33页 |
·黄芩苷的HPLC法测定 | 第33-35页 |
·供试品中黄芩苷的溶出度的测定 | 第35页 |
·盐酸小檗碱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5-39页 |
·UV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5-37页 |
·盐酸小檗碱的HPLC法测定 | 第37-39页 |
·供试品中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的测定 | 第39页 |
·甘草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9-43页 |
·样品中甘草酸的UV法测定 | 第39-41页 |
·甘草酸的HPLC法测定 | 第41-43页 |
·供试品中甘草酸的溶出度的测定 | 第43页 |
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2章 葛根芩连有效部位提取与精制工艺的研究 | 第44-58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44-54页 |
·葛根提取精制工艺 | 第44-46页 |
·葛根药材中总异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45页 |
·葛根提取工艺优化 | 第45-46页 |
·最佳工艺再验证 | 第46页 |
·大孔吸附树脂性能的考察 | 第46-50页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上柱 | 第46-47页 |
·上柱药液处理 | 第47页 |
·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47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47-48页 |
·pH值与吸附量的关系 | 第48-49页 |
·氯化钠盐离子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9页 |
·洗脱剂及洗脱浓度的选择 | 第49-50页 |
·葛根总黄酮的动态洗脱分离 | 第50页 |
·黄芩提取精制工艺 | 第50-53页 |
·壳聚糖絮凝去杂工艺考察 | 第50-52页 |
·不同除杂方法黄芩苷收率和含量的对比 | 第52-53页 |
·黄连提取精制工艺 | 第53页 |
·甘草提取精制工艺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3章 葛根芩连有效部位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学研究 | 第58-64页 |
1 材料、动物与仪器 | 第5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8-62页 |
·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对醋酸扭体法镇痛试验的影响 | 第59-60页 |
·对中医脾虚症候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 第60页 |
·对西医的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的影响 | 第60-62页 |
·造模及分组 | 第60-61页 |
·灌胃给药 | 第61页 |
·灌肠给药 | 第61-62页 |
3 讨论 | 第62-63页 |
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结肠酶促发性辅料果胶钙的制备及评价 | 第64-70页 |
1.材料与仪器 | 第64-65页 |
2.方法与结果 | 第65-68页 |
·与CaCl_2交联反应制备果胶钙 | 第65页 |
·果胶钙粉体学性质 | 第65-66页 |
·流动性 | 第65页 |
·压缩度 | 第65-66页 |
·吸湿性 | 第66页 |
·果胶钙中含钙率的测定 | 第66-68页 |
·结合钙测定 | 第66-68页 |
·游离钙含量的测定 | 第68页 |
3 讨论 | 第68-69页 |
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芩连速释微丸 | 第70-87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7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70-83页 |
·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工艺流程 | 第70-71页 |
·微丸质量及粉体学性质的评估方法 | 第71页 |
·挤出滚圆工艺对微丸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71-73页 |
·粘合剂比例 | 第71-72页 |
·挤出速度 | 第72页 |
·滚圆速度 | 第72-73页 |
·滚圆时间 | 第73页 |
·葛根芩连微丸的制备 | 第73-74页 |
·制备 | 第73-74页 |
·溶出度考察 | 第74页 |
·葛根速释微丸的制备 | 第74-75页 |
·黄芩速释微丸的制备 | 第75-78页 |
·混合方式对黄芩微丸释放的影响 | 第75-76页 |
·乳糖对释放的影响 | 第76页 |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释放的影响 | 第76-77页 |
·崩解剂对释放的影响 | 第77页 |
·黄芩速释微丸的制备和溶出考察 | 第77-78页 |
·黄连速释微丸的制备 | 第78-80页 |
·混合方式对黄连微丸释放的影响 | 第78页 |
·乳糖对释放的影响 | 第78-79页 |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释放的影响 | 第79页 |
·崩解剂对释放的影响 | 第79页 |
·黄连速释微丸的制备和溶出考察 | 第79-80页 |
·甘草速释微丸的制备 | 第80页 |
·葛根芩连速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相关性 | 第80-83页 |
·制备 | 第80-81页 |
·粉体学性质评价 | 第81-82页 |
·HPLC法测定溶出度 | 第82页 |
·体外溶出的相关性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6页 |
4.小节 | 第86-87页 |
第6章 pH、时间、酶降解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栓塞胶囊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 第87-114页 |
1 材料、动物与仪器 | 第8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88-108页 |
·pH、时间、酶降解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柱塞胶囊结构及释药原理 | 第88-90页 |
·结肠定位柱塞胶囊系统的制备 | 第90-91页 |
·抗酸型胶囊帽的制备 | 第90页 |
·柱塞的制备 | 第90-91页 |
·结肠定位释药柱塞胶囊的装填 | 第91页 |
·pH依赖型考察及体外释药实验 | 第91-92页 |
·不同pH条件对释药行为的考察 | 第91-92页 |
·不同增重的HP-50层对胶囊帽耐酸能力考察 | 第92页 |
·时间依赖型考察及体外释药实验 | 第92-96页 |
·溶蚀柱塞组成对时滞的影响 | 第92-95页 |
·溶蚀柱塞重量对时滞的影响 | 第95页 |
·压制溶蚀柱塞压力对时滞的影响 | 第95-96页 |
·碱性微丸的制备以及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96-99页 |
·碱性辅料的选择 | 第96-97页 |
·碱性微丸的制备 | 第97页 |
·碱性微丸量的确定 | 第97页 |
·碱性微丸的加入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97-99页 |
·酶降解依赖型考察及体外释药实验 | 第99-108页 |
·加入果胶酶法模拟结肠酶液的制备 | 第99-101页 |
·加入大鼠盲肠内容物模拟结肠酶液的制备 | 第101页 |
·柱塞及各辅料的酶溶蚀性实验 | 第101-105页 |
·制剂在模拟结肠酶中释放考察 | 第105-107页 |
·四种柱塞胶囊在溶出实验中酶解率的比较 | 第107-108页 |
3 讨论 | 第108-113页 |
4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7章 葛根芩连栓塞胶囊在人体内r-闪烁显像示踪研究 | 第114-121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4-115页 |
·受试者 | 第114-115页 |
·制剂中示踪剂的加入 | 第115页 |
·测定方法 | 第115页 |
3 结果 | 第115-119页 |
4 讨论 | 第119-120页 |
5 小结 | 第120-121页 |
全文结论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