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兰亭诗》产生的背景 | 第6-11页 |
1 、 世风向通达自律的转变 | 第7-9页 |
2 、 玄学向文学层面的渗透 | 第9-11页 |
二 《兰亭诗》中的玄与山水 | 第11-18页 |
1 、 玄入山水的诗歌演变流程 | 第11-15页 |
2 、 玄对山水的人格精神写照 | 第15-18页 |
三 《兰亭诗》的内涵 | 第18-34页 |
1 、 散怀山丘的共同主旨 | 第18-25页 |
2 、 散怀山丘的三条途径 | 第25-31页 |
3 、 文理喜好的个性差异 | 第31-34页 |
四 《兰亭诗》的语言形式 | 第34-42页 |
1 、 典故运用相对狭窄 | 第35-39页 |
2 、 四言五言平分秋色 | 第39-40页 |
3 、 用韵显示唱和性质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