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 第1-13页 |
·引言 | 第8-9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的受力机理 | 第9-10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计算公式 | 第10-11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结论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目的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 第13-23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3-14页 |
·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神经元模型 | 第14-15页 |
·神经元传递函数 | 第15-16页 |
·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16页 |
·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16-17页 |
·关于BP网络的基本知识 | 第17-21页 |
·BP网络的学习过程 | 第17-18页 |
·BP网络的算法 | 第18-20页 |
·BP算法的步骤 | 第20-21页 |
·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21-22页 |
·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及求解土木工程问题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3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试验分析 | 第23-33页 |
·试验方案 | 第23-27页 |
·试件设计 | 第23-24页 |
·试件制作与养护 | 第24-26页 |
·加荷与测试 | 第26-27页 |
·试验结果 | 第27-33页 |
·主要试验结果 | 第27页 |
·试件破坏过程描述 | 第27-30页 |
·异型节点的滞回曲线 | 第30-33页 |
4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恢复力模型 | 第33-41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恢复力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常见的恢复力模型及其特点 | 第33-34页 |
·传统模型的不足之处及引入神经网络方法的必要性 | 第34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的神经网络恢复力模型 | 第34-40页 |
·建立神经网络恢复力模型的广义方法 | 第34-35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神经网络恢复力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神经网络恢复力模型的应用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5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抗剪能力预测 | 第41-50页 |
·钢筋混凝土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研究现状 | 第41-44页 |
·影响节点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 | 第41-42页 |
·常用的设计方法及其不足之处以及引入神经网络技术的可行性 | 第42-44页 |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抗裂能力预测 | 第44-47页 |
·BP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BP网络模型的训练 | 第45页 |
·BP网络预测模型的检验 | 第45-47页 |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抗剪承载力预测 | 第47-49页 |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6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损伤分析 | 第50-60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50-52页 |
·引入损伤分析的意义 | 第50页 |
·几种典型的损伤分析模型 | 第50-51页 |
·单参数损伤分析模型的普遍形式 | 第51-52页 |
·基于传统算法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损伤模型和损伤分析 | 第52-54页 |
·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的损伤模型 | 第52-53页 |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的损伤分析 | 第53-54页 |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损伤模型 | 第54-59页 |
·传统建模方法的不足之处以及引入神经网络技术的可行性 | 第54-55页 |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基于BP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损伤模型的验证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7 结论 | 第60-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页 |